巧妙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巧妙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朱红东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实践证明,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实践,下面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情境激趣

人们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情境”是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例如,在讲“压力、压强”之前,以一则新闻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压强概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探究。

教师投影出下面一段文字:冬天的一天,北方湖面已经结冰,几个不知危险的小孩在冰面上玩耍。突然,冰块破了一个大窟窿,一个小孩掉进了湖里,情况十分危险,这时一名公安战士看到后马上跑到岸边,然后爬到破冰处将孩子拉上来,爬回岸边,看完这段文字后,教师问:“公安战士为什么要爬过去,跑过去救人不是更快吗?学生立刻反应说:“跑过去可能会把冰压碎”。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再问:“跑过去”与“爬过去”有什么不同呢?马上有学生回答:“爬过去时人体与冰接触面大,跑过去时人体与冰的接触面小”。这时,教师就提出课题:跑过去和爬过去,冰受到的压力都等于人的体重,但由于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产生的效果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压强”。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逐渐深入课题,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兴趣当然是浓厚的。

二、实验增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展,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在物理事实中探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压强和浮力”内容时,教师演示一个实验,让一个学生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下列分析哪一项是正确的:

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教师通过实验,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使乒乓球上下方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这个力把乒乓球向上托住不会下落,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自己去观察物理事实,探究物理事实的奥秘,进而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练中生趣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智慧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求得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它是依据有限的资料和线索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设想去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来,提出许多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在“电学”内容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

原命题:将电阻R1和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极上,R2=5Ω,干路中的电流I=3I1,I1为流过电阻R1的电流,若I=1.5A,则电源电压是多少,R1是多少,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发散题: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阻R1=6Ω,闭合开关后,干路中的电流为2.5A,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9W,试分别用两种方法求出电阻R2的阻值。

用一题多解设趣,进而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开拓视野。

四、生活引趣

物理来自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它又反馈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勇于生活的特点,同时借此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去探究物理的奥秘,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例如,在讲“浮力的应用”时,教师讲课时可以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生活想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吹肥皂泡,一个个小肥皂泡从吸管中飞出,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美丽的色彩。此时,小朋友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我们大人希望这些肥皂泡能漂浮于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我们常常看到肥皂泡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这一想象,引导学生去探究,这里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肥皂泡里有从嘴里吹出的热空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气体的密度小于外界空气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肥皂泡受到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它会上升。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探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学生在兴趣中积极参与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朵奇葩。

标签:;  ;  ;  

巧妙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