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瘦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瘦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后天非创伤性致盲的重要的病因,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多数研究表明:DR的发生和发展与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机体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两者作用失衡,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功能增强、分泌增多,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形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最重要的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促进血管生成因子是通过VEGF来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瘦素也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国外最新研究表明:LP有上调内皮细胞VEGF表达,刺激缺血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F,LP血清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了解DR不同时期VEGF、LP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其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放射免疫法检测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中VEGF和LP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年龄、病程、血脂谱、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糖化血红蛋白(HbAlc)、果糖胺(FA)、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等的关系。结果:1、各组血清VEGF比较(1)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 retinopathy, BDR)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P<0.01)。(3)PDR组VEGF含量比NDR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组血清LP比较LP在对照组、NDR、BDR、PDR组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只有PDR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各组血脂谱比较(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TC、LDL、Apol-A1、Apol-B显著升高(P<0.05或0.01),HDL-C、Apol-A/B则明显降低(P<0.01)。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主要仪器
  • 3 试剂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导师评语
  • 相关论文文献

    •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4)
    •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知多少?[J].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3)
    •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J]. 眼科新进展 2011(06)
    • [4].两种检测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方法的比较[J]. 眼科 2011(04)
    • [5].周细胞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 2010(06)
    • [6].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0(02)
    • [7].内皮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1)
    • [8].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02)
    • [9].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08(02)
    • [10].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J]. 交通医学 2008(02)
    • [11].杞菊地黄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J]. 眼科新进展 2020(04)
    • [12].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7)
    • [13].毛花甙丙抑制氧诱导乳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16(07)
    • [1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2(10)
    • [15].参七脉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 2012(16)
    • [1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5)
    • [17].奥曲肽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03)
    • [18].地塞米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04)
    • [19].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与血管生长促进因子[J]. 临床眼科杂志 2008(03)
    • [20].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机制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1)
    • [21].532nm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06)
    • [22].雌激素干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7)
    • [23].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抑制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7(04)
    • [2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11)
    • [25].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01)
    • [26].尾静脉注射骨髓细胞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治疗作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7)
    • [27].1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3)
    • [28].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1)
    • [29].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概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05)
    • [3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7)

    标签:;  ;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瘦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