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城市政治的视角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城市政治的视角

论文摘要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巨大变迁,从根本上改变着城市发展的动力基础和运行机制,并强烈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演化。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就是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背景下,在制度转变与行动互动的驱动中,以空间为载体,承载着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变化,进行着城市资源和利益再分配的政治过程。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就是这一制度转型下城市空间演变过程的制度转型与多元行动主体互动的内在机制。城市空间的问题及“空间正义”的缺失是在城市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形成和展现出来的。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就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秘密所在,是打开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本文试图把握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内在逻辑。作者认为城市空间重构实质上就是城市政治的过程。因此本文就尝试从城市政治的角度探讨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分析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深层原因。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基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城市政治分析的需要,建立新的城市政治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政治,都有其一定的现实解释力,但如果用来分析中国城市空间重构问题,缺乏系统的视角和框架。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即制度与行动的城市政治分析框架,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的城市政治和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其次,对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进行城市政治分析。本文将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置于制度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分析,包括城市空间重构的制度分析、行动分析和制度与行动的互变分析。最后,在制度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下得出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实际上是中国城市政治的当前特性所导致的制度与行动的互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现实背景:城市发展中"空间正义"的缺失
  • 1.1.2 理论背景
  • 1.1.3 研究议题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范式
  • 1.2.2 国内学界关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
  • 1.3 研究视角
  • 1.3.1 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空间与政治的关系
  • 1.3.2 从现实层面来看城市空间重构与城市政治的关系
  • 2. 中国城市政治的理论分析与反思
  • 2.1 中国城市政治的理论分析
  • 2.1.1 西方城市政治的理论分析
  • 2.1.2 中国城市政治的理论分析
  • 2.2. 基于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国城市政治分析反思
  • 3. 城市政治的制度-行动分析
  • 3.1 中国城市政治的制度分析
  • 3.2 中国城市政治的行动者分析
  • 3.3 制度—行动分析框架的建构及其特征
  • 4. 制度—行动分析框架下的城市空间重构
  • 4.1 城市空间重构的制度分析
  • 4.1.1 城市空间与积累体制转型
  • 4.1.2 治理机制与城市空间重构
  • 4.2 城市空间重构的行动分析
  • 4.3 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城市政治下制度与行动的互变
  • 4.3.1 从制度到行动的变异
  • 4.3.2 从行动到制度的变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社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6)
    • [2].用情感与诗心消除城市空间的冷漠[J]. 重庆建筑 2019(12)
    • [3].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民国上海城市空间中的人文景观[J]. 大众文艺 2019(23)
    • [4].《中国城市空间的公与私》[J]. 城乡建设 2020(02)
    • [5].新中国70年城市空间治理的历史演进与政治逻辑[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6].法经济学视角下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J]. 西部学刊 2019(21)
    • [7].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6)
    • [8].基于城市空间微更新的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2)
    • [9].空间句法视角下近代上海(1843—1949年)城市空间组构演变研究[J]. 住宅科技 2020(01)
    • [10].传统城市空间的近代转型:以上海县城为例(1905—1914)[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01)
    • [11].基于格网分析的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分异机理[J]. 经济地理 2020(06)
    • [12].增加城市空间的“有趣率”[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3)
    • [13].城市空间中的体验式上演:场所和非场所中的视频映射(英文)[J].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0(01)
    • [14].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08)
    • [15].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7)
    • [16].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05)
    • [17].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J]. 城市规划 2020(08)
    • [18].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现实困境与实现理路[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9].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J]. 城市规划 2020(10)
    • [20].对城市空间融入单体建筑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9(03)
    • [21].“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4)
    • [22].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J]. 学术探索 2019(09)
    • [23].论新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J]. 新闻传播 2019(15)
    • [24].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空间的生产更新与消费[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5].上海近代行列式里弄的构成机制与城市空间营造方式——基于城市细胞视角的重新解读[J]. 华中建筑 2019(12)
    • [26].中国政府“企业化”调控下的城市空间企业化现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11)
    • [27].我国城市空间拥挤形成机制及疏解[J]. 学习与实践 2018(03)
    • [28].《城市空间》二[J]. 齐鲁艺苑 2018(02)
    • [29].争议的公共性:一种谱系学视角的城市空间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0].“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 新闻记者 2018(06)

    标签:;  ;  ;  ;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城市政治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