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加心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效果应用评价

康复训练加心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效果应用评价

钟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加心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常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两组病例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均明显升高(P<O.05)。实验组经康复训练后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4周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并且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恢复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88-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多数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保证生命安全,但是患者在术后普遍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对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将产生严重的影响[1]。同时,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普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不良情绪,对于恢复期的实际治疗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必须在积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治疗,以全面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110例,男性69例,女性41例;年龄33-82岁,平均(51.3±2.4)岁;病程6-17d,平均(8.3±1.1)d;左侧偏瘫62例,右侧偏瘫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5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偏瘫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例术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营养脑神经、止血、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康复训练,待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前期,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后期的康复训练以BoBath疗法为主,按照BoBath分期结果及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康复训练的项目主要包括:床上正确体位、床上运动、坐起训练、语言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50min/次,1-2次/d,周日休息,4周为l个疗程。

1.2.2心理干预,本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1)认知疗法,耐心倾听患者术后的倾诉,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与实际需要,并且对患者进行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对于患者存在的错误信念及观念及时进行纠正,使得患者对于恢复期的治疗有正确的认知;2)支持疗法,利用鼓励、安慰、启发乐观等语言对于患者进行引导,并且联合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构建和谐的医患及护患关系;3)暗示疗法,在患者术后恢复期,主治医生可以通过引用成功实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使得患者坚定接受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

1.3评价标准

采用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分法分别对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对于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正常为<50分,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为>5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构建相应的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例康复训练前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例康复训练前后的Fugl-Meyer

由表1可见,康复训练前,两组病例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病例的评分结果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经康复训练后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病例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病例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病例心理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4周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采取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康复训练中,床上正确体位、床上运动、坐起训练、语言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训练项目应循序进行,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或恶化的现象[3]。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以保证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并且缓解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与心理状态。

总之,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并且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强.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2753.

[2]高志嵩,马瑞莲.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8):490.

[3]杨朔,许秋常.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6):49-51.

标签:;  ;  ;  

康复训练加心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的效果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