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研究

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造与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成为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形势下,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纽带。经过20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已逐步发展成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以及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产学研合作作为资源优化组合,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科技园提升其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的大学科技园都在探索、创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本文以吉林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在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在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方面的成功经验,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方案,并提出实现所选模式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论文首先介绍了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情况与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吉林大学科技园是由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大学联合建立,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由于以吉林大学为依托,科技园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资源。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园区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成功孵化出60余家科技型企业。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吉林大学科技园现有合作形式单一、松散的技术转让与企业孵化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园的发展需求,并且导致了诸如科技园人才与技术优势发挥不出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特色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园区的长远发展。为了寻找适合吉林大学科技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本文又研究了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总体概况,并选取美国硅谷工业园、台湾新竹科技园、东北大学国家科技园为例,研究它们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以及促使产学研合作成功的要素。最后总结出吉林大学科技园可借鉴的相关经验,即园区在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前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主导产业与特色,所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一定要充分发挥园区内外资源的综合优势,同时,为保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须为其配置优质的服务、管理体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进行了调整、补充,提出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并为吉林大学科技园选择出项目带动模式、共建科研基地、组建研发型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园中园合作模式、技术联盟模式以及跨区域合作模式这7种合作形式紧密、稳定,满足其长远发展的创新模式。最后,论文从加大政府引导与支持力度、完善园区管理、注重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一站式中介服务体系,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及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甄选标准等方面给予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图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创新与合作创新理论
  • 2.2.2 三螺旋理论
  • 2.2.3 增长极理论
  • 2.2.4 孵化器理论
  • 第3章 吉大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现状与问题
  • 3.1 园区的基本情况
  • 3.2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现状以及园区特点
  • 3.3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相关问题及其成因
  • 第4章 吉大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
  • 4.1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产学研合作及其启示
  • 4.1.1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概况
  • 4.1.2 案例分析
  • 4.1.3 启示
  • 4.2 吉大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分析
  • 4.2.1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 4.2.2 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3 模式的选择及其应用
  • 4.3 模式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5.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J]. 科技风 2019(35)
    • [2].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19(12)
    • [3].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打造产教融合品牌的路径探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J]. 品牌研究 2019(16)
    • [4].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徐州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市场 2020(02)
    • [5].欧洲科技园的新启示[J]. 华东科技 2020(04)
    • [6].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05)
    • [7].大学科技园如何融入并服务区域创新体系[J]. 科技中国 2020(04)
    • [8].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3)
    • [9].新时代的新引擎之大学科技园典型案例[J]. 新材料产业 2019(09)
    • [10].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6)
    • [11].寻求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8)
    • [12].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20(09)
    • [13].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20(21)
    • [14].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J]. 安徽科技 2019(06)
    • [15].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创意产业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42)
    • [16].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大学科技园调查及中外比较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1)
    • [17].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5)
    • [18].《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J]. 大众文艺 2018(14)
    • [19].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题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3)
    • [20].太仓大学科技园人才项目发展情况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31)
    • [21].浅谈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与优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 [22].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
    • [23].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的发展[J]. 高教学刊 2016(24)
    • [24].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效显著[J]. 内江科技 2016(12)
    • [25].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初探[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2)
    • [26].职业院校类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
    • [27].高职院校与大学科技园协同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7(02)
    • [28].开放实现科技创新 协同助推事业发展——重庆理工大学科技创新纪实[J]. 重庆与世界 2017(01)
    • [29].大学科技园孵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01)
    • [30].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法律保障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29)

    标签:;  ;  ;  ;  

    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