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认知·修辞 ——库切“晚年三部曲”的后经典叙事学解读

叙事·认知·修辞 ——库切“晚年三部曲”的后经典叙事学解读

论文摘要

2003年,南非作家库切凭着“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的写作特色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库切及其作品渐入国人视野。虽然库切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者大多拘泥于研究库切对殖民主义、现实主义、文化身份、自我与他者等的思考,鲜有使用叙事学分析其叙事技巧。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经典叙事学吸取众家之长而蓬勃发展,不仅以经典叙事学的理论构架和专业术语为基础,还借鉴了女性主义、历史主义、认知科学、语言学、修辞学、读者反应批评、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呈现出跨学科的开放姿态。因其理论的新颖性和综合性,国内亦鲜有著述将其运用于研究作品。为了填补使用后经典叙事学阐释库切作品的研究空白,本文分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系统分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库切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及《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慢人》、《凶年纪事》这三部作品的故事梗概和文本特色,概述了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分析了三部作品的共性和使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库切作品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将计算机术语作为隐喻,从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窗口和事件驱动程序这三个方面考察了“晚年三部曲”的排版设置、人物活动和事件互联对读者阅读感受的巧妙作用。第三部分以认知叙事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晚年三部曲”中叙述者造成信息延宕或压制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信息量的配置决定了读者的阐释这一结论。第四部分采用修辞性叙事学中读者的四维度、人物的三维度等结构框架考察“晚年三部曲”里不同维度的不同阅读体验,理清作品中人物的不可靠性和话语的多重声音,深化读者对三部作品的理解。总之,本文创造性的以后经典叙事学为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库切“晚年三部曲”中的认识论特征和修辞性维度,拓宽了国内库切作品的研究视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库切简介
  • 1.2 后期作品简介
  • 1.2.1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 1.2.2 《慢人》
  • 1.2.3 《凶年纪事》
  • 1.2.4 三部作品的共性
  • 1.3 后经典叙事学简介
  • 1.4 研究现状
  • 2 计算机的隐喻
  • 2.1 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 2.2 窗口
  • 2.3 事件驱动程序
  • 3 似知未知的认识论效果
  • 3.1 信息的延宕和压制
  • 3.2 结构复义
  • 4 叙事的运作:修辞
  • 4.1 读者维度
  • 4.2 可靠性与不可靠性
  • 4.3 人物模式
  • 4.4 声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叙事·认知·修辞 ——库切“晚年三部曲”的后经典叙事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