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蛋鸭HSP70表达变化的影响

热应激对蛋鸭HSP70表达变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动物机体受到应激原刺激后可在体内迅速合成表达一种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 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重要的成员,其具有分子伴侣、抗氧化、协同免疫、抗细胞凋亡等功能且可产生应激耐受性,对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热应激对动物机体造成的损伤。现代养殖业中常见的导致动物机体应激的因素有饲养管理应激、畜禽环境应激、饲料营养应激和运输应激等几个方面,根据应激原的作用强度与时间的不同可将应激分为急性应激与适应性应激,在正常饲养生产情况下急性应激不可避免,急性应激对于动物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通常会给动物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如何应对动物可能面临的急性应激是畜牧生产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蛋鸭是耐寒不耐热的水禽,其较为适宜的生产温度为15~25℃,然而在炎热的夏季气温高于35℃时,蛋鸭即处于热应激状态,严重的影响了蛋鸭生产性能的发挥,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如何缓解蛋鸭的热应激问题,使蛋鸭健康高产的度过炎热的夏季,已成为当前蛋鸭养殖业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传统的高污染依水养鸭生产模式亟需得以改进,采用蛋鸭笼养技术尽管可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其存在严重的热应激问题,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实验从上述几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急性热应激对蛋鸭各内脏器官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炎热的夏季,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蛋鸭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急性热应激的条件下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研究不同的应激强度对蛋鸭各内脏器官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内脏组织中受热应激影响较为明显的是脾脏组织,脾脏组织中HSP70表达的变化量也随应激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热应激进行到3-5小时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最为得当。分别采用笼养、控温笼养和平养三种饲养方式,在夏季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试验,检测不同饲养模式对蛋鸭脾脏内HSP70蛋白的表达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笼养与温控笼养对蛋鸭机体的健康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从动物机体的耐热应激程度来讲,笼养是一种可行的蛋鸭饲养方式;控温笼养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热应激对蛋鸭笼养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经济核算允许的情况下,大规模推广控温笼养方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动物热应激研究现状
  • 1.1 我国蛋鸭生产的现状
  • 1.2 热应激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 1.3 对抗热应激的方法
  • 1.4 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 2 热应激反应机制
  • 2.1 生物分子的热力学机制和热敏感性
  • 2.2 生物膜流动
  • 3 热应激分类
  • 4 热耐受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HSP70在蛋鸭急性热应激中的表达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的处理
  • 1.2 样品的采取
  • 1.3 试剂见附录
  • 2 实验方法
  • 2.1 总RNA的提取
  • 2.2 RNA质量与浓度检测
  • 2.3 反转录—cDNA的合成(RT)
  • 2.4 RT产物的PCR
  • 2.5 克隆测序
  • 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量
  • 3 实验结果
  • 3.1 各内脏组织RNA提取的质量检测
  • 3.2 HSP70与ACTIN引物的温度梯度PCR结果
  • 3.3 蛋鸭各内脏组织HSP70mRNA表达量的检测
  • 3.4 HSP70与ACTIN克隆测序
  • 3.5 蛋鸭各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检测
  • 3.6 实验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热应激对动物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
  • 4.2 HSP70蛋白的热应激表达原理
  • 4.3 实验结果与热应激调控理论可提供的参考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不同养殖模式下热应激对蛋鸭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试验时间与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4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量
  • 1.5 统计与分析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期内各组温度变化
  • 2.2 不同的饲养环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附录:常用仪器设备与试剂
  • 致谢
  • 已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急性应激事件后心理援助实施与思考[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 [2].汶川大地震后外科医护人员急性应激水平相关因素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 2009(02)
    • [3].急性应激后及时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08(04)
    • [4].急性应激反应评估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24)
    • [5].交通事故幸存者急性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03)
    • [6].脑外伤后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分型及致病因素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4)
    • [7].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应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1)
    • [8].地震灾区茂县儿童、中学生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4)
    • [9].地震灾区茂县成人震后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4)
    • [10].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安全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31)
    • [11].急性应激对山羊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振荡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15)
    • [12].家庭功能及心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状态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05)
    • [13].减少猪应激的各项应对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08)
    • [14].重症监护室老年病人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护理的研究进展[J]. 实用老年医学 2018(11)
    • [15].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急性应激反应及相关因素: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4)
    • [16].车祸发生后中学生急性应激的症状反应特点[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12)
    • [17].脑出血并发急性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护理体会[J]. 福建医药杂志 2008(04)
    • [18].浅析预防大学生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早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J]. 陕西教育(高教) 2018(02)
    • [19].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国男性军人自杀意念影响的多因素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5(03)
    • [20].急性应激及美托洛尔干预对山羊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 心脏杂志 2010(06)
    • [2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与急性应激状态的相关性[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9)
    • [22].急性应激后大鼠胃肠道病理变化及其菌群ERIC-PCR图谱分析[J]. 生物技术进展 2016(03)
    • [23].钩藤源活性化合物对急性应激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09)
    • [24].冠状动脉梗死范围和疼痛程度与AMI患者急性应激状态的相关性[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17)
    • [25].急性应激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受工作记忆负荷调节:来自电生理的证据[J]. 心理科学 2015(01)
    • [26].不同类型的亚急性应激对小鼠凝血系统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2)
    • [27].BDNF在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中的作用[J]. 科技视界 2016(01)
    • [28].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1(03)
    • [29].应激状态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J]. 医学综述 2014(13)
    • [30].应激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0(04)

    标签:;  ;  

    热应激对蛋鸭HSP70表达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