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致小鼠迟发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和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

伊立替康致小鼠迟发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和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伊立替康是肿瘤临床常用的化疗药,其不良反应-迟发性腹泻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化疗的耐受性。本研究目的1、建立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模型;2、探讨预先灌胃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模型是否有预防作用,并观察血清IL-15、肠道pH值、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小肠组织PCNA表达情况等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8只,先随机选取12只,分为模型组(n=6)和正常组(n=6),模型组腹腔注射伊立替康,75mg·kg-1×4天,建立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模型。其余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腹泻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腹泻模型组灌胃蒸馏水0.7ml/100g×7天,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4ml/100g,0.7ml/100g,0.35ml/100g不同剂量每日灌胃中药×7d,阳性对照组为洛哌丁胺1.2ml/100g,每日灌胃给药×7d。从第2天起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5mg·kg-1×4天,其余各组腹腔注射伊立替康75mg·kg-1×4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和末次注射伊立替康后的腹泻指数;第8天心脏取血测定血清IL-15含量;取小鼠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测定pH值;取盲肠、结肠内容物测定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炎症明显处分别取空肠、回肠、盲肠、结肠,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腹泻模型组小肠组织PCNA表达情况。结果1、迟发性腹泻模型建立:模型组于连续用药后第5天腹泻率达100%,平均腹泻指数为1.354±0.055,而正常组小鼠腹泻率和腹泻指数均为0。两组小鼠平均腹泻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中药干预的研究:①体重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变化较腹泻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但阳性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②腹泻指数:末次伊立替康注射24小时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腹泻指数较腹泻模型组降低(P<0.01)③免疫指标:与腹泻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血清IL-15含量升高(P<0.01),中药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④肠道pH值:各组小鼠空肠和回肠pH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腹泻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盲肠内容物pH值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⑤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盲肠,与腹泻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中药中剂量组酶活性却升高(P<0.01),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变;在结肠,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酶活性较腹泻模型组降低(P<0.01),而且中药高、中剂量组降低酶活性的作用强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⑥肠粘膜病理及PCNA的表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明显改善肠粘膜损伤情况,维护肠粘膜完整性,阳性对照组对肠粘膜无保护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腹泻模型组小肠组织PCNA指数明显降低(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肠组织PCNA指数较腹泻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1、应用ICR小鼠,腹腔给药,用腹泻指数评定,可以建立一种成本较低,观察指标较全面、客观的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模型。2、预先应用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①能预防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的发生,且疗效与中药剂量有关;②促进血清IL-15的生成,且促进作用可能与中药剂量成一定的量效关系;③升高盲肠内pH值,降低结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④保护肠粘膜结构完整性,促进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殖。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伊立替康致小鼠迟发性腹泻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下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伊立替康的延迟性腹泻防治研究进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伊立替康致小鼠迟发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和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