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

论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

论文摘要

外观上形态各异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人们总是会被城市建筑独特的造型、精美的装饰所吸引,也往往通过品读不同风格的建筑来了解一座城市,记录那些设计大师。与早期人类为居住而建造的房屋相比,现代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住所,而是凝结了设计者思想的作品。这种体现了建筑设计者独有艺术创造的作品在著作权法上被称为建筑作品,著作权法给予这种建筑作品所体现的创意以独占性保护。法律保护的直接原因无疑是因为建筑师们的智力创作成果屡屡遭受侵犯。因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建筑作品的侵权问题成为法律所必须予以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着重从建筑作品侵权认定的角度对建筑作品展开论述。除前言和结论外,本文主要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建筑作品的概述。什么是建筑作品,建筑作品的范围包括哪些,这些问题直接关涉到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在这部分笔者首先对建筑作品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将著作权法上的建筑作品与建筑学上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区分,同时也将建筑作品与美术作品区分开来。其次从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和建筑物三者在建筑作品侵权中的关联度出发,将建筑作品的范畴界定为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和建筑物本身。在这部分最后笔者对建筑作品权利人进行了梳理,以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建筑作品著作权人。第二章,首先概述了建筑作品侵权行为,然后从三个典型的建筑作品侵权案例入手,对建筑作品侵权现状进行分析。这些现状表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建筑作品的重视不够、缺漏众多,对建筑作品侵权规制也往往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数字网络时代,数字拷贝的简易性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使建筑作品的侵权变得更为复杂,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第三章,建筑作品的侵权构成。认定一项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笔者认为应借鉴外国成熟的立法例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情,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首先必须认定建筑作品自身具有独创性,并且侵权作品是对建筑作品独创性的抄袭;其次侵权作品与建筑作品相同或实质相同;最后侵权作品与建筑作品之间须有因果联系。第四章,具体的建筑作品侵权行为认定。建筑作品的侵权构成确立了建筑作品侵权认定的程式。然而认定一项具体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建筑作品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特点既决定了建筑作品侵权行为本身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又反过来构成了建筑作品侵权认定中所必须予以考量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未经权利人许可,对建筑作品的复制、发表与署名这三类较为普遍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性质界定。建筑作品的复制问题涉及到平面到立体、立体到平面以及立体到立体的复制。这些特殊的行为样态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上规定的侵权行为,是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建筑作品的发表与署名也存在不同于传统著作权客体的独特规则。但是所有的规则都可以归因为一点,即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是建筑作品具有独创性的部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建筑作品著作权概述
  • 第一节 建筑作品概念解析
  • 一、建筑作品的定义
  • 二、建筑作品在建筑学和版权法上的不同意义
  • 三、建筑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区别
  • 第二节 本文所论述的建筑作品范畴
  • 一、建筑物本身
  • 二、建筑设计图
  • 三、建筑模型
  • 第三节 建筑作品的权利主体
  • 第二章 我国建筑作品的侵权现状
  • 第一节 建筑作品侵权的典型案例
  • 一、三起建筑作品侵权案例
  • 二、案例背后折射的建筑作品保护困境
  •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建筑作品保护难题
  • 第三章 建筑作品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一节 建筑作品被侵犯的是具有独创性的部分
  • 一、被侵权的建筑作品具有独创性
  • 二、侵权行为人抄袭和剽窃作品的独创性部分
  • 第二节 侵权作品需与建筑作品相同或实质上相同
  • 一、侵权作品与建筑作品相同的质与量
  • 二、判定是否相同的标准
  • 三、侵权作品与建筑作品相同的举证责任承担
  • 第三节 侵权作品与建筑作品之间须有因果联系
  • 第四节 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与侵权责任
  • 一、著作权法上的归责原则
  • 二、国外著作权法上无过错原则的适用
  • 三、建筑作品侵权行为认定中的主观状态
  • 第四章 建筑作品侵权行为的认定
  • 第一节 对建筑作品的复制
  • 一、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
  • 二、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
  • 三、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
  • 第二节 其它建筑作品侵权行为
  •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 二、为牟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 第三节 建筑作品抄袭与复制的辨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著作权法》修改的几点意见[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1(03)
    • [2].应对影视剧本抄袭现象的著作权法思考[J]. 传播与版权 2019(11)
    • [3].追续权入法的反思及建议——兼评《著作权法(草案送审稿)》第14条[J]. 南海法学 2019(04)
    • [4].自媒体平台下“洗稿”的著作权法规制[J]. 南方论刊 2020(01)
    • [5].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法地位[J]. 政治与法律 2020(03)
    • [6].关于《著作权法》的经济学考量——以音乐产品为例[J]. 电子知识产权 2020(02)
    • [7].著作权法修改:文化强国建设重要一步[J]. 中国人大 2020(10)
    • [8].著作权法修改背景下“三步检验法”的完善[J]. 人民司法 2019(34)
    • [9].视听作品的定义与分类研究——兼评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视听作品”的修改[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10].释疑出版者的两项“专有权”——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J]. 科技与出版 2020(07)
    • [11].《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提交二审 完善“作品”定义和类型[J]. 科技与出版 2020(08)
    • [12].著作权法上作品定义探讨[J]. 中国出版 2020(19)
    • [13].论著作权法的体系化——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为中心[J]. 社会科学 2019(06)
    • [14].《著作权法》修改:问题与探索[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 [15].论《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的含义[J]. 中国版权 2014(01)
    • [16].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以日本修改著作权法为例[J]. 法制博览 2019(25)
    • [17].著作权法的四次浪潮及其司法回应[J]. 人民论坛 2019(28)
    • [18].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的历史钩沉与精神观照[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11)
    • [19].著作权法对创意的保护机制研究[J]. 出版广角 2018(02)
    • [20].加强著作权法学习的几点看法[J]. 传播与版权 2018(04)
    • [21].《著作权法(送审稿)》的七个问题[J]. 电视指南 2016(04)
    • [22].著作权法不适用对象研究——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视角[J]. 武陵学刊 2018(06)
    • [23].论日本修改著作权法的新动向及其特点[J]. 中国版权 2016(05)
    • [24].中国制造2025与著作权法立法目的完善——《著作权法》第一条修改建议[J]. 科技与法律 2016(06)
    • [25].解读“三步检验法”与“合理使用”——《著作权法(修订送审稿)》第43条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5)
    • [26].反思独创性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27].数字背景下著作权法如何平衡各方利益[J]. 传播与版权 2017(01)
    • [28].著作权法中思想与表达的区分和利益平衡[J]. 法制与社会 2017(14)
    • [29].论“春晚”的著作权法属性[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03)
    • [30].3D打印视阈下著作权法适用问题研究——从法解释学的视角入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S1)

    标签:;  ;  ;  ;  

    论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