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阵列天线对编队卫星的跟踪

一种新型的阵列天线对编队卫星的跟踪

论文摘要

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小卫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目前,关于小卫星及其应用研究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小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卫星的编队飞行也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小卫星应用模式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小卫星的跟踪及星间通讯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相控阵天线基本上还是平面阵列天线,平面型的阵列电扫描空域可达120°,计算模型简单,技术趋于成熟。但是平面阵列天线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所以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首先总结讨论了最简单的二元阵及三种常用的阵列形式,对它们的方向图函数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阵列天线,三维立体天线,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阵元组成不同的阵型来扫描空间。本文分析了三种组合:对角面阵,梯形阵和曲面阵。比较了三种阵的波形与普通的面阵的区别,以及阵元间距和阵元数目对波形的影响,并介绍了最大阵元间距选择的依据。本文还分析了三种常用的自适应算法(LMS,DMI,RLS)的性能,探讨了中继星与目标航天器的位置关系,采用MATLAB软件仿真了中继星对目标星的跟踪过程,并对两种经典的自适应跟踪算法(LMS,DMI)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信号干扰比的变化,比较两种算法的跟踪性能。最后仿真了三维天线用两种自适应算法(LMS,DMI)对目标的跟踪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控阵技术的发展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阵列的基本原理
  • 2.1 空间信号表示
  • 2.2 平稳过程
  • 2.3 阵列信号模型及空间采样
  • 2.4 阵列处理的统计模型
  • 2.4.1 窄带信号的延迟
  • 2.4.2 连续时间信道模型
  • 2.4.3 阵列信号处理的统计模型
  • 2.5 基带信号
  • 2.6 窄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 2.7 中频采样 ADC 和基带采样 ADC
  • 第三章 常用阵列天线的种类和特点
  • 3.1 天线阵相乘原理
  • 3.2 远区条件
  • 3.3 二元阵
  • 3.3.1 等幅同相二元阵
  • 3.3.2 等幅反相二元阵
  • 3.3.3 等幅异相二元阵
  • 3.4 直线阵列
  • 3.4.1 直线阵列原理
  • 3.4.2 可见区与非可见区,栅瓣及其抑制
  • 3.5 平面阵列
  • 3.5.1 方阵
  • 3.5.2 圆阵
  • 3.6 三种阵的波形比较
  • 3.7 共形阵天线
  • 第四章 三维立体阵列天线
  • 4.1 三维立体方阵
  • 4.2 对角面阵
  • 4.3 梯形阵
  • 4.4 曲面阵
  • 4.5 阵元间距对波瓣的影响
  • 4.6 阵元数目的选择
  • 4.7 分析
  • 4.8 阵元间距及阵元数目的选择
  • 4.9 结论
  • 第五章 自适应算法
  • 5.1 自适应阵列技术的发展
  • 5.2 自适应算法
  • 5.2.1 LMS(最小均方)算法
  • 5.2.2 DMI(直接矩阵求逆)算法
  • 5.2.3 RLS(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 5.2.4 小结
  • 5.3 LMS、DMI 算法的目标跟踪
  • 5.3.1 中继星和目标的位置关系
  • 5.3.2 中继星对目标的跟踪规律
  • 5.3.3 结束语
  • 5.4 三维天线的跟踪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编队卫星碰撞因素分析[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9(05)
    • [2].考虑避碰约束的编队卫星入网路径规划[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02)
    • [3].编队卫星队形重构防碰撞最优轨迹规划[J]. 航空学报 2010(09)
    • [4].编队卫星法向机动的切向耦合效应补偿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06)
    • [5].采用无线电单独测量的编队卫星相对轨道自主确定[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9(04)
    • [6].主从式编队卫星相对导航方法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08(12)
    • [7].带时延和拓扑切换的编队卫星鲁棒协同控制[J]. 宇航学报 2012(07)
    • [8].编队卫星防碰撞规避路径规划方法与控制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9(05)
    • [9].基于非配置点部分误差控制联立方法的编队卫星队形重构[J]. 控制与决策 2014(10)
    • [10].基于伪谱法的编队卫星队形重构防碰撞轨迹优化[J]. 控制与决策 2012(04)
    • [11].编队卫星姿态的自适应协同控制[J]. 宇航学报 2011(10)
    • [12].InSAR编队卫星全零多普勒姿态导引研究[J]. 上海航天 2014(06)
    • [13].考虑避免碰撞的编队卫星自适应协同控制[J]. 航空学报 2013(08)
    • [14].非合作编队卫星姿轨一体化滤波新方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2(06)
    • [15].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一体化耦合控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01)
    • [16].仅测距信息可用的编队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简化无损卡尔曼滤波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3)
    • [17].编队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简化强跟踪UKF滤波算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1)
    • [18].编队卫星InSAR三同步技术地面验证系统设计研究[J]. 微波学报 2019(05)
    • [19].一种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J]. 航天器工程 2014(03)
    • [20].输入受限的编队卫星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11(01)
    • [21].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DEM定位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6)
    • [22].EtherCAT在编队卫星动力学仿真测试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19(03)
    • [23].编队卫星相对运动描述方法综述[J]. 宇航学报 2008(06)
    • [24].非实时控轨编队卫星的相对姿态控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5].J_2项摄动条件下线性化的编队卫星动力学方程[J]. 宇航学报 2013(05)
    • [26].分布式精密编队卫星相对位姿测量技术综述[J]. 航天控制 2018(06)
    • [27].编队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J]. 上海航天 2010(03)
    • [28].磁控小卫星编队飞行的非线性控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03)
    • [29].编队卫星空间状态与星间基线的建模与分析[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06)
    • [30].基于飞秒脉冲飞行时间的任意长绝对距离测量[J]. 中国激光 2012(08)

    标签:;  ;  ;  ;  ;  ;  ;  ;  

    一种新型的阵列天线对编队卫星的跟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