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大量寿命终结的末端(end-of-life,EOL)产品随之产生。这些EOL产品一旦处理不当,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废物的增长、促进废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有效地保护环境,一种被称为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的制度,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在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得到实施。EPR制度将传统的由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承担的废物处理的责任上移而转嫁至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负责,但EPR制度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的环境政策,对其的研究应用尝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已有的文献多是站在宏观(政府)的角度,来分析阐述政府是否应该、如何制订及如何实施EPR制度的问题,而鲜有文章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研究一旦实施EPR制度,企业将如何应对的问题。本文正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一旦实施EPR制度,企业应选择何种体系体现其延伸责任、在不同回收体系下企业应该选择何种回收模式以及如何与其他利益主体进行回收合作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论文第1章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国内、外对于EPR制度的理论体系、逆向物流实施模式与实践、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关于EPR制度下回收逆向物流研究的不足,然后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框架进行了介绍。 第2章,引入了EPR制度。EPR制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的环境制度,尽管已在大多数OECD国家得到实施,但在我国还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的相关内容作深入介绍。首先对EPR制度的源起、定义、责任内容、实施对象、执行方式等作了简单介绍,之后对EPR制度在国内外的实施现状做了必要的介绍。 第3章,研究了EPR制度下企业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选择决策。首先在对无EPR与有EPR时EOL产品不同流向刻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在EPR制度下,实施回收逆向物流的两种不同回收体系:专用和共用回收体系。在清晰界定两种不同回收体系的概念内容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回收体系的优势、劣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循环经济理论的兴起
  • 1.1.2 逆向物流战略的实施
  • 1.1.3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提出
  • 1.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回收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 1.2.2 EPR制度研究综述
  • 1.2.3 第三方逆向物流及合作研究综述
  • 1.2.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EPR制度现状分析
  • 2.1 EPR制度概述
  • 2.1.1 EPR制度的源起及定义
  • 2.1.2 EPR制度的责任内容
  • 2.1.3 EPR制度的实施对象及执行方式
  • 2.2 EPR制度实施现状
  • 2.2.1 境外 EPR制度实施现状
  • 2.2.2 中国实施 EPR制度的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EPR下企业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选择研究
  • 3.1 无 EPR时的产品回收方式
  • 3.2 有 EPR时的产品回收体系
  • 3.2.1 EPR制度下 EOL产品的流向
  • 3.2.2 EPR下 EOL产品回收体系的构建
  • 3.3 专用、共用回收体系的定性比较分析
  • 3.4 专用、共用回收体系的选择决策
  • 3.4.1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回收体系选择决策
  • 3.4.2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回收体系选择决策
  • 3.4.3 基于成本比较的回收体系选择决策
  • 3.4.4 专用、共用回收体系综合决策模型
  • 3.5 小结
  • 第4章 专用回收体系下企业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研究
  • 4.1 企业自建专用回收体系下的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 4.1.1 EPR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型的构建
  • 4.1.2 EPR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型分析
  • 4.1.3 不同回收模式的比较
  • 4.1.4 实例验证
  • 4.2 专用回收体系下 OEM与 UOEM的回收博弈分析
  • 4.2.1 模型假设
  • 4.2.2 EOL产品的回收博弈分析
  • 4.2.3 结论
  • 4.3 小结
  • 第5章 PRO组织参与的回收逆向物流研究
  • 5.1 共用回收体系中PRO组织的特征及属性
  • 5.1.1 PRO组织的特征
  • 5.1.2 PRO组织的自然垄断属性
  • 5.1.3 政府对 PRO组织的规制
  • 5.2 PRO组织参与的共用回收体系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3 PRO参与时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回收合作研究
  • 5.3.1 普通合约下各利益主体间的回收合作研究
  • 5.3.2 利益共享合约下各利益主体间的回收合作研究
  • 5.3.3 不同合约下的纳什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第三方参与的回收逆向物流合作研究
  • 6.1 两节点时单个生产企业-多个第三方参与的回收合作研究
  • 6.1.1 普通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1.2 利益共享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1.3 不同合约下纳什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 6.1.4 结论
  • 6.2 两节点时多个生产企业-多个第三方参与的回收合作研究
  • 6.2.1 普通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2.2 利益共享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2.3 不同合约下纳什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 6.2.4 结论
  • 6.3 多个节点时多个委托方-多个第三方参与的回收合作研究
  • 6.3.1 普通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3.2 利益共享合约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研究
  • 6.3.3 不同合约下纳什均衡解的比较分析
  • 6.3.4 结论
  • 6.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智能环保回收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4)
    • [2].考虑回收积极性的逆向供应链协调的演化博弈分析[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20(04)
    • [3].“衣旧情深”旧衣回收再利用体系调研分析[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7(07)
    • [4].电子废旧品第三方回收企业的盈利模型[J]. 管理现代化 2008(02)
    • [5].第三方责任回收企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01)
    • [6].酒泉市肃州区废旧地膜回收企业现状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13)
    • [7].再制造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回收企业运输计划的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4(04)
    • [8].基于博弈论的废弃手机回收问题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03)
    • [9].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社区的营销策略[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05)
    • [10].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居住区的营销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1)
    • [11].美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 毛纺科技 2015(02)
    • [12].家电回收企业只赚吆喝难长久[J]. 资源再生 2009(12)
    • [13].中国部分回收企业转迁海外[J]. 塑料工业 2019(02)
    • [14].《废金属回收企业建设与经营规范》审定会召开[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4(03)
    • [15].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需国家给予政策扶持[J]. 中国税务 2011(02)
    • [16].再生资源产业税收新政缘何让企业进退两难?[J]. 资源再生 2010(06)
    • [17].江苏省金属冶炼回收企业辐射污染防治情况调查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03)
    • [18].O2O在线回收企业再售策略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20(03)
    • [19].基于回收率的产品回收激励机制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0].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22)
    • [21].废钢破碎线收益能力分析[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08)
    • [22].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缺位影响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落实[J]. 新会计 2010(03)
    • [23].废旧电器回收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11)
    • [24].淮安市举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理培训班[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12)
    • [25].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政策有重大调整“五大总成”可出售给再制造企业[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9(03)
    • [26].电子垃圾回收乱象几时休[J]. 家用电器 2013(10)
    • [27].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经济补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3)
    • [28].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三放开一收紧”[J]. 环境经济 2019(11)
    • [29].回收企业:迎战“痼疾”,探索全新模式[J]. 电器 2019(06)
    • [30].政府与回收企业在逆向物流绿色化中的演化博弈[J]. 物流科技 2018(02)

    标签:;  ;  ;  ;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