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苗木营养特性及氮源和氮磷钾配比施肥效应研究

毛白杨苗木营养特性及氮源和氮磷钾配比施肥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毛白杨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树种之一,研究其苗木营养特性对提高毛白杨苗木的营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15N示踪技术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分析了毛白杨3个无性系(无性系代号为50号、83号、30号)苗木(根、茎、叶)营养元素浓度差异;探讨了苗木苗高、地径的月份生长规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苗木生物量与叶片N、P、K元素浓度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白杨苗木生长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毛白杨苗木生长最适N、P、K配比及施肥量,为毛白杨苗木合理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全氮和吸收不同标记肥料氮的变化规律相同,施肥一周后肥料氮的吸收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施肥后28d达到最大值。(2)毛白杨3个无性系苗木根系N、K、Ca、Fe、Zn元素浓度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系P元素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3)3个无性系苗木茎中K、Ca、Mg、Fe、Zn元素浓度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茎中N元素浓度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3个无性系苗木叶片中N、Ca、Fe、Mn、Zn元素浓度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片中K、Mg、Cu元素浓度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5)毛白杨3个无性系苗高、地径生长量从6月至9月稳步增长,至9月以后,苗高、地径生长缓慢或停滞;根据3个无性系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无性系50号品种最佳,83号和30号生长状况相近。(6)无性系50号苗木生物量与叶片N、P、K元素浓度均达到了较好的二元曲线关系。(7)施肥试验研究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毛白杨苗木的生长。当N、P、K肥施用量分别为4 g/株、6 g/株、6 g/株,苗木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最大值。根据不同施肥处理苗木生物量比较,当N(12g/株)、P2O5(6g/株)、K2O(6g/株)配比时,苗木生物量最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林木施肥基本原理及研究概述
  • 1.1.1 国内外林木施肥研究状况
  • 1.1.2 毛白杨叶片营养特性及配方施肥研究
  • 1.1.3 毛白杨施肥研究状况
  • 1.2 氮同位素对植物施肥影响
  • 1.2.1 国内外对氮同位素的研究概况
  • 1.2.2 同位素施肥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3.1 NPK 配比施肥对不同无性系毛白杨效应研究
  • 1.3.2 研究毛白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
  • 2. 不同N 源施肥对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效应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取样及测定
  • 2.1.4 数据统计分析和计算公式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
  • 2.2.2 毛白杨苗木对两种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 15N 在毛白杨各器官的分配率'>2.2.315N 在毛白杨各器官的分配率
  • 2.3 小结
  • 3 N、P、K 配比施肥对毛白杨苗木效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施肥试验设计
  • 3.1.3 苗木生长指标调查
  • 3.1.4 苗木矿质养分分析
  • 3.1.5 数据处理、分析及图表绘制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高、地径生长规律研究
  • 3.2.2 毛白杨苗木施肥效应研究
  • 3.2.3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浓度研究
  • 3.2.4 苗木生物量与叶片N、P、K 元素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 3.2.5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根系营养元素浓度差异研究
  • 3.2.6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茎中营养元素浓度研究
  • 3.2.7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根、茎中营养元素浓度比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毛白杨苗木营养特性及氮源和氮磷钾配比施肥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