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81只,随机分为6组:A组(假手术组);B组(3min缺血预处理组);C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D组(3min缺血预处理24h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E组(3min缺血预处理72h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F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枕大池注血法制备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实验组动物分别在1d、3d、7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在预定时间处死取脑,行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基底动脉改变情况、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实验动物基底动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F组神经行为学改变评分最高,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D、E组与F组比较,神经行为学改变评分降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较少,基底动脉结构改变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组与D组比较,其神经行为学改变评分较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及脑的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2.脑缺血预处理72h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损害的保护作用强于脑缺血预处理24h的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试剂、仪器
  • 1.2 方法
  • 1.2.1 大体步骤
  • 1.2.2 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制备
  • 1.2.3 动物行为学观察及评分
  • 1.2.4 脑组织获取及切片制作
  • 1.2.5 脑基底池的大体观察
  • 1.2.6 HE染色步骤
  • 1.2.7 电镜操作步骤
  • 1.2.8 HE切片观察
  • 1.2.9 电镜切片观察
  • 1.2.10 实验动物及标本筛选
  • 1.2.11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SAH后动物行为观察及神经行为评分
  • 2.2 脑基底池大体观察
  • 2.3 HE染色结果
  • 2.3.1 基底动脉
  • 2.3.2 海马 CA1区
  • 2.4 电镜观察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继发性损伤
  • 3.2 缺血预处理及其保护作用
  • 3.3 动物选材及模型制作
  • 3.4 探讨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