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有效率的惩罚 ——对犯罪刑罚问题的经济分析

寻求有效率的惩罚 ——对犯罪刑罚问题的经济分析

论文摘要

迄今为止,各种流派的犯罪学、刑法学乃至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对犯罪问题给予了非常充分的分析和揭示,这些学科的理论成果为人类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策略指导和智识贡献。然而,面对犯罪,现有的理论有时又显得无奈和无力,表现在或者我们还缺乏有效的制罪方案,或者我们所取得的制罪效果是以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代价的。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的规律,更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现行理论(主要指犯罪和刑法理论)似乎很难有更大的贡献。理论的局限在于研究工具(或曰方法论)的局限。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均表明,研究工具制约着一个学科的视野,方法论决定着理论研究可能得出的结论。因此,一个学科要想取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关键在于进行方法论的突破。在理查德·波斯纳看来,传统法学依循的是哲学思辩的进路,这使它越来越趋于保守化和教义化,除了进一步完善其概念和逻辑体系以外,它很难再有实质意义的创新。为了突破现有的理论格局,进一步推动法学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需要借用其他的理论工具。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工具,这就是法经济学的工具。法经济学自诞生至今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它极大地拓展了法学研究的视野,引领法学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法经济学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今最为强势的法学流派。然而,中国法学界目前虽然也明显感受到了它的影响,但基本上还处在翻译、引介和评论的层面,真正娴熟地运用经济学工具来分析中国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作为一种学术尝试(也是一种学术冒险),笔者选取犯罪与刑罚的经济分析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以期在推动中国的法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发展方面有所进益。在本文中,笔者将按以下七个部分来展开主题:第一章以犯罪和刑罚的经济学为视角对法经济学这一学科作了一个总体的介绍、分析、评价。虽然人们都认为,现代法经济学是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发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为肇始,然而法律的经济分析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其实有着久远的源流。检索历史文献可知,孟德斯鸠、亚当·斯密、威廉·配第、边沁、贝卡利亚直至马克思等这些伟大思想家在论述法律问题时都充斥着很多经济分析的思想。法经济学在当代的复兴一是源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需要一种更为综合的视野,二是法学本身具有非自足性。法学的不足恰好可用经济学的工具来弥补。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工具,前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律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它是否实现了它所期望的效果;后者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有效率的法律制度、组织机制,采取有效率的行为方式。效率的增进既可以改善社会福利,同时又可以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而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碍于正义的实现。第二章为犯罪、刑罚和刑法的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笔者认为,犯罪并非只是一种败德行为,或者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行为,而是一种职业、产业,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存在一个犯罪的市场,它与普通市场具有某种同构性。其次,刑罚作为国家的主体性活动,和个人行为一样也要受到收益和成本的驱动和制约。考察刑罚发展史,刑罚进化的逻辑是经济的,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刑罚效益是其背后真正的动力。第三,刑法制度作为整个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在特定社会特定时期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因而不一定是有效率的。但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总体而言,有效率的制度更容易被保留,而无效率的制度更容易被淘汰。对现代国家的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罪刑均衡、责任主义等进行经济分析可知,这些制度基本上都是有效率的,这说明刑法存在一个有效率的逻辑结构。第三章为对犯罪的总体分析,目的在于揭示犯罪的经济学本质、罪犯的决策过程、犯罪与刑罚的互动规律等问题。主流经济学对于犯罪的本质有各种解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犯罪是一种具有巨大外部性的行为。其次,犯罪是一种破坏社会所认可的正常交易结构的行为。除此以外,笔者认为,犯罪还是一种寻租行为。最新发展出来的行为法经济学认为,犯罪是一种未来效用的贴现;而博弈论则认为,犯罪是违法者在和守法者的随机博弈中的优势策略行为。关于犯罪的决策过程,其决策机制为,机会成本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产生犯罪的动机,而预期刑罚水平决定了潜在犯罪人是否会最终选择犯罪。第四章为对几种具体犯罪的分析,主要分析了财产犯罪、腐败犯罪、暴力犯罪和过失犯罪。笔者认为,这些犯罪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但它们都是为寻求市场外的非法利益,因此它们都是寻租行为,或者可称之为非生产性寻利行为。第五章为对刑罚的总体分析。首先,刑法与侵权法存在着功能界分的经济学理由,这些理由决定了在内部化危害行为的社会成本方面侵权法的不足和刑法的必要性;其次,最优刑罚模型决定于如下几个因素:在执法和惩罚资源投入既定的情况下,能达到最高预期刑罚水平(即威慑水平)的惩罚方式是最优的;或者说,在预期刑罚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能使执法和惩罚资源投入最小化的惩罚方式是最优的(它决定了刑罚应该严还是厉以及严与厉的程度)。在预期刑罚水平可变的情况下,当执法和惩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是最优的。第六章为对几种具体刑罚方式的分析。主要分析了死刑、罚金和监禁三种刑罚。就死刑而言,从价值层面看,死刑具有非人道性,但从功利层面看,死刑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威慑效果。死刑的一个致命缺点是它的纠错成本高,为了避免这种纠错成本,需要付出很高的程序成本。在现代社会,正是死刑过高的程序成本构成了死刑最终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废除的原因之一。就罚金和监禁而言,这两种刑罚优劣互见,一种刑罚的长处恰好是另一种刑罚的短处。因此在刑事政策上可使两者取长补短,互相补充。第七章就非公共执法的经济学提出了一个概念性框架。非公共执法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规范、刑事和解和私人执法。目前,非公共执法虽然还未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它可有效地克服公共执法存在的不足,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虽然,它不能对公共执法构成完全替代,但至少可构成部分替代。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 第一章 法经济学评析——以犯罪/刑罚的经济学为视角
  • 一、经济学与法学:从疏离到联姻
  • 二、我们为何需要法经济学之一:法学的非自足性
  • 三、我们为何需要法经济学之二:经济学之优势
  • (一) 理解人类行为的有益工具
  • (二) 揭示法律运行的真实效果——实证的分析
  • (三) 寻求法律效率的极大化——规范的分析
  • 四、法经济学:争议与批评
  • (一) 对法经济学的主要批评观点
  • (二) 简短的回应
  • (三) 效率与正义之辩
  • 第二章 刑法的经济分析基础
  • 一、犯罪的经济意蕴
  • 二、刑罚的效益之维
  • 三、刑法的效率结构
  • 第三章 犯罪的经济分析(总述)
  • 一、犯罪的经济学本质
  • (一) 犯罪的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es)
  • (二) 犯罪对社会正常交易结构的破坏
  • (三) 犯罪与寻租
  • 二、犯罪原因的经济学解析
  • (一) 犯罪的决策模型
  • (二) 犯罪的收益(效用)
  • (三) 犯罪的成本结构
  • (四) 机会成本在犯罪决策中的作用
  • 三、犯罪与刑罚的互动模型
  • (一) 罪刑互动——考特·尤伦模型
  • (二) 犯罪(违法)的供给——贝克尔模型
  • (三) 对理性犯罪模型的验证——以中国经验数据为例
  • 四、犯罪作为一种未来效用的贴现
  • 五、犯罪的博弈分析
  • (一) 博弈论基础
  • (二) “囚徒困境”和社会两难
  • (三) 犯罪与博弈
  • 第四章 犯罪的经济分析(分述)
  • 一、财产犯罪
  • (一) 财产权之社会意义
  • (二) 财产权的经济学意义
  • (三) 盗窃:逾越产权边界的行为
  • 二、腐败犯罪
  • (一) 腐败的界定
  • (二) 作为理性选择行为的腐败
  • (三) 腐败与寻租
  • (四) 腐败与委托—代理失灵
  • 三、暴力犯罪
  • (一) 无处不在的暴力
  • (二) 追溯暴力的终极原因
  • (三) 暴力行为的理性动因
  • 四、过失犯罪
  • 第五章 刑罚的经济分析(总述)
  • 一、惩罚还是赔偿:刑法与侵权法之分野
  • 二、最优刑罚制裁
  • (一) 我们是否要威慑所有的犯罪
  • (二) 犯罪行为的最优水平
  • (三) 最优刑罚模型
  • 三、与最优惩罚相关的若干问题
  • (一) 刑罚目的——报应、威慑、剥夺
  • (二) 边际威慑
  • (三) 执法错误
  • (四) 对制裁概率与严厉程度的不完全信息
  • (五) 自首犯之处罚
  • (六) 累犯之处罚
  • (七) 执法者腐败
  • (八) 刑事政策
  • 第六章 刑罚的经济分析(分述)
  • 一、死刑
  • (一) 死刑与报应正义
  • (二) 死刑的功效
  • (三) 死刑的社会成本
  • (四) 理性地对待死刑
  • 二、罚金
  • (一) 罚金刑的历史与现状
  • (二) 罚金刑的优势与不足
  • (三) 罚金:一种独具优势的刑罚还是无用的刑罚
  • (四) 最优罚金的确定
  • (五) 罚金刑的执行
  • 三、监禁
  • (一) 监禁的社会效益
  • (二) 监禁的社会成本
  • (三) 最优监禁期的确定
  • (四) 监禁执行成本的最小化问题
  • 第七章 非公共执法的经济学
  • 一、社会规范
  • (一) 社会规范:一种自发的秩序
  • (二) 社会秩序:法律主导抑或规范主导
  • (三) 寻求法律和规范的互补与共济
  • 二、刑事和解
  • (一) 对抗还是和合:新旧刑事司法模式的分野
  • (二) 刑事和解:理论基础和现实动因
  • (三) 刑事和解的经济学意义
  • 三、私人执法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罚根据理论反思:概念与学说[J]. 学理论 2020(03)
    • [2].刑罚威慑的理论重构与实证检验[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03)
    • [3].基于风险管控刑事政策的刑罚机制之展开[J]. 法学评论 2020(04)
    • [4].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模式探究——基于法定犯时代的重构[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05)
    • [5].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的解读[J]. 法制博览 2018(36)
    • [6].论法治视野下刑罚效果的评价原则[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7].我国古代刑罚略论——以礼法文化为中心[J]. 大庆社会科学 2018(01)
    • [8].论刑罚教育功能的非强制性[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终身监禁司法化之刑罚效果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03)
    • [10].约旦废除“强奸者娶受害者可免刑罚”的法规[J]. 世界知识 2017(16)
    • [11].古代蒙古人的犯罪观与刑罚文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04)
    • [12].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3].立足国情:刑罚改革的基础性原则[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西方刑罚民粹主义的缘起、立场与策略[J]. 政法论坛 2015(04)
    • [15].浅析刑罚宽和性之必要[J]. 山西青年 2019(18)
    • [16].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J]. 法律与生活 2016(17)
    • [17].从国家刑到社会刑——重新认识我国刑罚的本质[J]. 刑事司法论坛 2011(00)
    • [18].刑罚知识版图上的西西弗斯——纪念邱兴隆教授[J]. 岳麓法学评论 2020(00)
    • [19].刑罚何以可能——兼评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J]. 岳麓法学评论 2020(00)
    • [20].刑罚变动根据与趋势的应然分析——基于刑罚轻缓化的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 2020(02)
    • [21].刑罚认知有限性及其对刑罚威慑实现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刑罚范畴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17(12)
    • [23].儒家性本思想注释下的刑罚价值解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论刑罚及时性[J]. 法制博览 2017(30)
    • [25].羞辱性刑罚: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复兴[J]. 政法论坛 2016(02)
    • [26].读《规训与惩罚》有感[J]. 商 2015(06)
    • [27].法治社会下刑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视角(上旬刊) 2015(04)
    • [28].刑罚:国家和社会对犯罪最严厉的否定性评价[J]. 法律与生活 2019(24)
    • [29].新刑罚学:矫治策略的出现及其启示[J]. 刑事法评论 2016(02)
    • [30].刑罚价值的内涵与结构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12)

    标签:;  ;  ;  ;  ;  

    寻求有效率的惩罚 ——对犯罪刑罚问题的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