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早期华裔文学作品主要以中国文化为题材,为美国白人男性霸权话语语境增添了异域、异族、异性、异文化的色彩,而且在通俗文学市场和严肃学术研究中受人瞩目。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此起彼伏。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以及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更是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1976年,《女勇士》获得美国书评家协会颁发的“全国图书批评奖”,作者汤亭亭借获奖之机旋即走到当代华裔文坛的最前沿。在《女勇士》中,作者力求通过为无声和有声的女性说话来控诉男权社会,文本中隐藏不住东方主义的色彩,所以,这种带有东方主义成分的女性主义思想,被赵文书称为“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本文主要从东方主义这个大背景出发,研究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思想。为了加深对这种思想的认识,本文将其与东方作家的“自我东方化”结合,研究其中的内在联系,并通过结合历史因素,分析文本中存在这种思想的原因。文章由引言、正文(共分为五章)和结论组成,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展开。首先对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六个女性形象进行细致分析,在文本求证的前提下逐步理解创作者的女性主义观中为什么会带有东方主义成分,然后将这种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观与“自我东方化”密切结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作者的这种东方主义式的创作与华裔作家的身份建构困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方话语笼罩下华裔身份难以突破的困境,通过文学文本成为华裔作家建构华裔新身份的一个有力突破并演进成一种有效途径。本章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分析文本,对华裔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条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文本中的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思想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将女性主义东方主义与中西读者熟知的东方作家“自我东方化”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的内涵,进而有利于中西异质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由于前期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不很充足,本文仅仅只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从身份诉求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深信此类研究今后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The Woman Warrior
  • 1.1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he Woman Warrior Abroad
  • 1.2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he Woman Warrior in China
  • 1.3 Maxine Hong Kingston’s Literary Position and Influence
  • Chapter 2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on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ism
  • 2.1 Review of Female Writers and Texts on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ism
  • 2.2 Feminism on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ism
  • 2.3 Formation of Feminist Orientalism
  • Chapter 3 Feminist Orientalism Represented in The Woman Warrior
  • 3.1 The Silent Victim
  • 3.1.1 “No Name Aunt”—abandoned by the disciplinary society
  • 3.1.2 “Aunt Moon Orchid”—abandoned by husband
  • 3.2 The Voiced Victim
  • 3.2.1 “I”—high-score student being looked down upon
  • 3.2.2 “Hua Mulan”—a heroine who belongs to home
  • 3.2.3 “Mother”—a downfallen doctor
  • 3.2.4 “Poetess Cai Yan”—a perfect woman without freedom
  • Chapter 4 Feminist Orientalism and Self-orientalization
  • 4.1 The Origin of Self-orientalization
  • 4.2 The Course of Self-orientalization in The Woman Warrior
  • 4.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t Orientalism and Self-orientalization
  • Chapter 5 Feminist Orientalism and the pursuit of identity
  • 5.1 The Troub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under the Orientalism Discourse
  • 5.2 R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by the Literary Text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东方主义”设计美学思维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启示[J]. 湖南包装 2019(06)
    • [2].对欧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与超越[J]. 法学评论 2020(02)
    • [3].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读书 2020(07)
    • [4].他者的幻相:走出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5].《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交大法学 2017(03)
    • [6].“想象”他者与“虚构”自我的学理表达——有关《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反响[J]. 交大法学 2017(03)
    • [7].“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J]. 华文文学 2017(05)
    • [8].解析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艺术品鉴 2020(09)
    • [9].论《逃离德黑兰》中的“东方主义”[J]. 校园英语 2016(32)
    • [10].《黑暗之心》中的“无声”[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1].看不见中国:帝国视野与法律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2].组稿人絮语[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3].论法律与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4].法律东方主义话语中的中国与美国[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5].何须浅碧深红色?——由《法律东方主义》展开[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6].法律东方主义的醒与迷——评络德睦新著《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7].浅析《扶桑》中的“他者”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18].《野草在歌唱》中的种族意识[J]. 北方文学 2017(20)
    • [19].超越"西方的东方"——评《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0].东西方相遇之话语与现实:《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札记[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1].法律东方主义[J]. 人大法律评论 2014(02)
    • [22].从萨义德与《东方主义》看后殖民翻译[J]. 作家 2010(24)
    • [23].夹缝中的生存与成长——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中的华人形象[J]. 山花 2011(18)
    • [24].中国问题对“东方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潜能[J]. 文艺争鸣 2018(07)
    • [25].从褒扬到贬损——东方主义对于中国形象的论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6].自我东方主义?丽江旅游形象的想象与建构[J]. 旅游学刊 2018(09)
    • [27].“黄色”蝴蝶的挣扎与困境——《蝴蝶君》中的东方主义内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7)
    • [28].浅析平面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大众文艺 2015(12)
    • [29].对《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再思考[J]. 作家 2010(18)
    • [30].浅析“东方主义”理论[J]. 青春岁月 2010(22)

    标签:;  ;  ;  ;  ;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