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玄学观研究

冯友兰玄学观研究

论文摘要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魏晋玄学作为一个哲学思潮,有着它不可忽视的价值。对于玄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论内蕴的研究及其价值评估,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较早对玄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他所建构的哲学体系之中。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冯友兰的玄学观分为早晚两期,即以西方哲学为诠释框架的“早期玄学观”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诠释框架的“晚期玄学观”。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玄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玄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等。系统梳理和探讨冯友兰的玄学观,有助于深入研究冯友兰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中国哲学观,也有助于揭示玄学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自由意识、尊重自然或天然理念的当代实践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冯友兰早期玄学观
  • 第一节 玄学归属于道家
  • 第二节 玄学风度
  • 第三节 玄学的开端
  • 第四节 玄学的发展
  • 第二章 冯友兰晚期玄学观
  • 第一节 玄学独立于道家之外
  • 第二节 玄学的主题
  • 第三节 玄学的方法
  • 第四节 玄学的先河
  • 第五节 玄学的发展
  • 一、王弼、何晏的贵无论——玄学的建立及其发展的第一阶段
  • 二、嵇康、阮籍及其他“竹林名士”——对“正始玄学”的补充
  • 三、裴頠的崇有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 四、郭象的“无无论”——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 第六节 玄学的尾声
  • 第七节 玄学与孔丘
  • 第三章 冯友兰早晚期玄学观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冯友兰晚期玄学观对早期玄学观的继承
  • 一、玄学与孔子关系问题上的继承
  • 二、何晏、王弼学说的继承
  • 三、向秀、郭象学说的继承
  • 第二节 冯友兰晚期玄学观的转变
  • 一、玄学归属问题的转变
  • 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 三、历史主义的深入
  • 四、对子结构的运用
  • 第四章 对冯友兰玄学观的反思
  • 第一节 理论贡献
  • 一、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解读玄学思想
  • 二、以西方哲学的框架诠释玄学思想
  • 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诠释玄学思想
  •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一、玄学归属问题
  • 二、将玄学归为南北朝时期的合理性问题
  • 三、用西方哲学的框架诠释中国哲学包括玄学思想的合理性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社会资本角度看玄学衰落的必然性[J]. 现代交际 2017(14)
    • [2].浅析英语玄学诗的价值——《告别词莫悲伤》赏析[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10(02)
    • [3].玄学诗(组诗)[J]. 诗歌月刊 2016(09)
    • [4].玄之又玄,万物归真——嵇康、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差异及走向[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5].这些玄学现场,没人可以躲得过[J]. 意林 2020(07)
    • [6].名似实不同——中西玄学诗比较[J]. 衡水学院学报 2011(05)
    • [7].玄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隔膜与转换[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8].六朝玄学对诗文的影响[J]. 参花(下) 2018(02)
    • [9].英国“玄学诗”略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0)
    • [10].玄学与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界——读朱汉民教授新著《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J]. 船山学刊 2013(04)
    • [11].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玄学命题中的生命意蕴[J].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6)
    • [12].从“三玄”的时空分布看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及其与儒佛的联系——以《隋书·经籍志》中的“三玄”作品为据[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02)
    • [13].玄学自然观与梁代前期的文学共识[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04)
    • [14].浅析《论语义疏》玄学化的注经特色[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 [15].南北朝玄学思潮与吴越地区世风关系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14(23)
    • [16].玄学“尚自然”风气下的游览之风[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4)
    • [17].世界杯那些关于夺冠的“玄学”[J]. 农民文摘 2018(07)
    • [18].玄学在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作用[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9].玄学在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作用[J]. 船山学刊 2010(03)
    • [20].论马维尔玄学诗的审美特征 以《致他娇羞的女友》和《花园》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1].试论玄学与佛教对六朝美术的影响[J]. 黑龙江史志 2008(24)
    • [22].钟情与忘情之间:玄学的最终归宿[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3].玄学“自然观”对陶渊明审美追求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8)
    • [24].“玄学”称谓流变考论[J]. 中国哲学史 2015(01)
    • [25].玄学教育观对当代个性化教育的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1)
    • [26].玄学与魏晋士人理想人格的追求[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12)
    • [27].略论玄学意识与嵇康的诗作[J].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5)
    • [28].论玄学思潮对刘徽《九章算术注》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12)
    • [29].HiFi到底是不是玄学[J]. 个人电脑 2015(03)
    • [30].浅析六朝玄学对我国设计思想的影响[J]. 艺术教育 2015(09)

    标签:;  ;  ;  ;  

    冯友兰玄学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