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胶囊干预慢性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暖心胶囊干预慢性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 观察暖心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时暖心胶囊对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1.将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组存常规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暖心胶囊。疗程为2周。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作为安全性指标,以确定暖心胶囊是否有毒、副作用。 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分级。 4.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 5.治疗前做心脏彩超俭查,分析LVEF与STR的关系。 结果: 1.心功能Ⅱ、Ⅲ、Ⅳ级各组间相互比较,经统计学处理,TF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STR与LVEF值作相关分析发现,STR和LVEF呈负相关(r=-0.283,P<0.05)。 2.不同病因心衰患者各组间相互比较,各顺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暖心胶囊未引起治疗组心率与血压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SV、SI、CO、CI、SVRI、SVR、TFC及STR有显著性差异(P<0.05),ACI、VI无显著性性异(P>0.05);对照组的SV、SI、CO、CI、SVRI、SVR、TFC及STR有显著性差异(P<0.05),ACI、V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V、SI、CO、CI、SVRI、SVR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CI、SV、SI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SVR、SVR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CO、CI、SV、SI的上升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CO、CI、SV、SI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SVRI和SVR的下降百分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SVRI、SVR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4.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

论文目录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二、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 (一) 病因病机
  • (二) 治疗
  • 1.辨证分型治疗
  • 2.自拟方药(自拟治法)随证加减治疗
  • 3.中成药治疗
  • 4.单味药物治疗
  • (三) 展望
  •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一)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 (二)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力哀竭中的意义
  • 1.诊断
  • 2.评价疗效
  • 3.提示预后
  • (三) 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心衰中的应用
  • 1.气囊漂浮导管
  • 2.常规左心导管检查
  • 3.常规右心导管检查
  • 4.超声心动图
  • 5.心阻抗血流图
  • 6.其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 (四) 总结
  • 临床研究
  • 一、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
  • 1.诊断标准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三) 研究方法
  • 1.分组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评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5.疗效判定标准
  • 6.对照方法与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一) 一般临床资料
  • (二) 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
  • 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两两比较
  • 2.不同原发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三) 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 2.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疗效(NYHA)比较
  • 3.入选时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情况
  • 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四) 安全性监测
  • 三、讨论
  • (一) 心力衰竭与血流动力学
  • (二) 暖心胶囊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
  • 1.暖心胶囊对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分析
  • 2.暖心胶囊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
  • (三) 中医药对于心衰的治疗
  • 1.对心衰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对心衰的治疗
  • 3.暖心胶囊的特点
  • 4.治疗后暖心胶囊改善中医症状变化的意义
  • (四)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讨在体检中无创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血栓弹力图的表现与糖尿病的关系[J]. 名医 2020(06)
    • [2].辐照对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小鼠体内基因表达的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
    • [3].交通流动力学理论双分量模型参数与交通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 科技风 2019(22)
    • [4].基于信息流动力学的通信网络性能可靠性建模与分析[J]. 通信学报 2011(08)
    • [5].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2)
    • [6].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创转无创时机对无创血流动力学及疗效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8(02)
    • [7].水流动力学注射对小鼠肝损伤及肝脏的自然修复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2)
    • [8].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联合床旁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05)
    • [9].无创血流动力学和血脑钠肽检测在老年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05)
    • [1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超重及肥胖者早期左心功能的评估作用[J]. 河北医学 2016(08)
    • [11].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06)
    • [12].心功能不同时期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J]. 军事医学 2017(08)
    • [13].低剂量不同浓度盐水对于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10)
    • [14].体检人群中无创血流动力学、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血栓弹力图的变化[J]. 血栓与止血学 2018(05)
    • [15].基于聚类分析的原发性高血压无创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 [16].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硬膜外阻滞研究[J]. 当代医学 2017(03)
    • [17].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4)
    • [18].无创血流动力学评价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6)
    • [19].耦合内流动力学的海洋柔性立管振动控制[J]. 振动与冲击 2017(21)
    • [2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2例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07)
    • [21].水流动力学注射PD-L1质粒在清髓预处理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5)
    • [2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的比较[J]. 海南医学 2011(22)
    • [23].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脑利钠肽水平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2)
    • [24].被动抬腿试验在休克患者液体护理管理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05)
    • [25].原发性肝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液流动力学表现观察[J]. 吉林医学 2013(19)
    • [26].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5(08)
    • [27].中西医结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4)
    • [28].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 军事医学 2017(05)
    • [29].含水率对水稻秸秆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11)
    • [30].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9(02)

    标签:;  ;  ;  

    暖心胶囊干预慢性心衰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