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酸浆中产酸菌的分离及应用研究

豆腐酸浆中产酸菌的分离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黄浆水酸化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天然产酸菌的分离鉴定、酸浆的优化、豆腐的制作以及与传统豆腐的比较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黄浆水酸化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黄浆水的酸化过程中,丙酮酸、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四种有机酸的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而乳酸和醋酸的含量增幅较大,乳酸从原来的0.248g/L增加到1.722g/L,增幅约为原来的7倍;醋酸从原来的0.484g/L增加到1.503g/L,增幅约为原来的3倍。大豆异黄酮的总量未发生变化,而大豆苷、染料木苷的量有所下降,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增加。因此,黄浆水的酸化过程,主要产生了乳酸和醋酸两种有机酸,增加了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从而改善豆腐有机酸的构成,提高了酸浆水和豆腐的保健功能特性。2天然产酸菌的分离鉴定通过对关键指标菌落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匹配,研究发现C1~7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与嗜酸乳杆菌完全吻合,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基本相同,结果初步鉴定C,~7菌株为嗜酸乳杆菌。此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传代10代稳定。3 C,-7菌种发酵生产酸浆的培养基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C1-7菌种利用黄浆水发酵产酸的最优方案为:发酵起始pH为5.5,葡萄糖添加量为1%(W/V),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为3%(V/V),发酵时间为72h。此发酵条件下,C,-7菌株的产酸量为5.45g/L,最终pH值为3.82。4豆腐的制作及与传统豆腐的比较豆腐点浆时,应添加8g/100g左右的凝固剂,将凝固时间控制在15min-2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豆腐组织状态和口感最佳。与传统豆腐指标比较,传统豆腐色泽效果稍优于工艺改进豆腐,但工艺改进豆腐的持水性能、口感、组织状态以及乳酸菌数量均优于传统豆腐,且工艺改进豆腐中乳酸菌数量高而细菌总数低。传统豆腐则杂菌较多,易发生霉变,不易储藏。与传统豆腐加工工艺比较,工艺改进豆腐的加工不仅减少了黄浆水的排放量,使黄浆水得到了综合的利用,而且豆腐品质也优于传统豆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大豆的概述
  • 2 豆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大豆与豆腐相关性研究
  • 2.2 豆腐的生产研究
  • 2.3 新型豆腐制品的研究动态
  • 3 大豆黄浆水的综合利用现状
  • 3.1 利用黄浆水发酵生产饮料
  • 3.2 利用黄浆水生产单细胞蛋白
  • 3.3 利用黄浆水发酵生产虾青素
  • 3.4 利用黄浆水生产核黄素
  • 12'>3.5 利用黄浆水生产维生素B12
  • 3.6 利用黄浆水生产曲酸
  • 3.7 利用黄浆水生产富硒豆清乳酸菌饮料
  • 3.8 利用黄浆水制作豆腐凝固剂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黄浆水酸化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设备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有机酸的测定
  • 2.2 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 3 小结
  • 第三章 酸浆中分离的天然产酸菌的分离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主要设备
  • 1.5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酸菌的分离筛选
  • 2.2 定性试验
  • 2.3 形态学鉴定
  • 2.4 生长曲线
  • 2.5 生理生化试验鉴定
  • 2.6 遗传稳定性测定
  • 3 小结
  • 第四章 嗜酸乳杆菌发酵酸浆的条件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设备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生长最适pH
  • 2.2 菌株生长最适温度
  • 1-7菌株产酸量的影响'>2.3 发酵时间对C1-7菌株产酸量的影响
  • 2.4 不同葡萄糖添加量对菌株产酸量的影响
  • 2.5 不同接种量对菌株产酸量的影响
  • 2.6 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
  • 2.7 产酸变化的研究
  • 3 小结
  • 第五章 纯种发酵点浆豆腐的制作及与传统豆腐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设备
  • 1.3 加工方法
  • 1.4 分析方法
  • 1.5 产品质量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凝固剂用量的确定
  • 2.2 与传统豆腐的比较
  • 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建议与展望
  • 4 问题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生豆腐的加工方法[J]. 农家之友 2019(10)
    • [2].市售嫩豆腐品质特性指标的差异性分析及其品质评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3)
    • [3].福鼎白茶内酯豆腐的制备工艺[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4].探析安徽淮南豆腐“非遗”的创新性保护与发展[J]. 美与时代(上) 2020(01)
    • [5].榛仁内酯豆腐的制作工艺[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2)
    • [6].黑豆腐作坊蜕变记[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20(01)
    • [7].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J]. 食品科学 2020(07)
    • [8].豆腐文化熟语译介中的文化巧实力构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9].制作绿豆内酯豆腐的可行性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2)
    • [10].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的代表作“豆腐宴”[J]. 江淮文史 2020(04)
    • [11].卖豆腐引发的投资非洲法律问题[J]. 中国投资(中英文) 2020(02)
    • [12].玉乳琼浆豆腐香[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14)
    • [13].豆腐柴硬枝扦插育苗实用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8)
    • [14].百吃不厌话豆腐[J]. 走向世界 2020(43)
    • [15].宋代豆腐诗考——兼译朱熹素食诗《豆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6].给豆腐“整容”[J]. 思维与智慧 2018(23)
    • [17].豆腐趣事[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10)
    • [18].豆腐店[J]. 杭州(周刊) 2019(14)
    • [19].伊藤信吾家的豆腐店[J]. 中外管理 2019(04)
    • [20].东汉时期的豆腐制作工艺[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3)
    • [21].车田豆腐传统加工工艺[J]. 农村百事通 2019(21)
    • [22].预煮加工对豆腐凉拌菜的控菌作用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27)
    • [23].吃腻了豆腐想喝汤[J]. 思维与智慧 2018(02)
    • [24].豆腐加工中的关键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8(07)
    • [25].豆腐,糙点儿的更营养[J]. 决策探索(上) 2018(04)
    • [26].卖豆腐[J]. 曲艺 2012(08)
    • [27].男前豆腐[J]. 经营与管理 2018(11)
    • [28].嫩豆腐工艺标准化研究[J]. 大豆科学 2017(01)
    • [29].“神仙豆腐”加工工艺优化[J]. 保鲜与加工 2017(02)
    • [30].霉豆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7)

    标签:;  ;  ;  ;  ;  

    豆腐酸浆中产酸菌的分离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