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夏、冬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2006年夏季(7月)和冬季(2007年1月)两个航次在北黄海海域进行的两次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研究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优势种进行了探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两个航次中的连续站(L02站)的浮游动物垂直分布和垂直移动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该海域浮游动物的长期变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海域两个航次共计鉴定各类浮游动物113种、浮游幼虫27类,合计种类140个。其中,浮游动物成体分别隶属于原生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和尾索动物门等7个门类。甲壳动物和刺胞动物等为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数量占到总种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桡足类是其类群。夏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25.1 ind/m3,呈现出山东半岛和中部水域高,辽东半岛近岸水域低的趋势;冬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63.8ind/m3,浮游动物丰度则呈现出辽东半岛近岸水域高,山东半岛次之,东部水域最低的趋势。中华哲水蚤是研究海域最重要的优势种,此外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克氏纺锤水蚤和强壮箭虫。夏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平均湿重生物量为570.1mg/m3,调查海区东部海域最高,其次是山东半岛近岸海域,辽宁半岛近岸海域最低;冬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为297.7 mg/m3。呈现出山东半岛和调查海区东部海域低,辽东半岛近岸海域高的趋势。北黄海海域的浮游动物可以划分为4群落。群落Ⅰ受鸭绿江冲淡水影响较大,此群落仅在夏季C1001站出现,优势种有灯塔水母、近缘大眼剑水蚤、强壮箭虫,另外,长尾类幼体和短尾类幼体也在该群落中占优势。群落Ⅱ为辽宁近岸低盐群落,夏季该海域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有:肥胖三角溞、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强壮箭虫、异体住囊虫,另外,该群落中占优势的还有长尾类幼体和仔稚鱼;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和强壮箭虫。群落Ⅲ为受黄海冷水团影响的群落,夏季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克氏纺锤水蚤、细足法虫戎、太平洋磷虾和强壮箭虫;冬季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太平洋磷虾和强壮箭虫。群落Ⅳ为山东半岛近岸群落,夏季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此外,海胆长腕幼体和海蛇尾长腕幼体也在该群落中占优势等;冬季的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和强壮箭虫。夏季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为底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冬季影响浮游动物的主要因子为表层盐度和浮游植物丰度。夏季,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15,均匀度为0.45,丰富度为4.74,它们均呈现出近岸高,中西部低的趋势;冬季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7,均匀度为0.48,丰富度3.40,呈现出山东半岛北部海区和调查海区的东部海区高,辽东半岛近岸和中部海区低的趋势。在昼夜连续观测站(L02站),夏季,各水层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不均匀,昼夜垂直移动明显,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强壮箭虫和桡足类无节幼虫,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受到冷水团温跃层的影响。冬季,各水层的浮游动物丰度分布比较均匀,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主要优势种与夏季基本一致。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可分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类型和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类型,后者又分为上层分布类型和中下层分布类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浮游动物的分类、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
  • 1.2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3 浮游动物与海洋中环境因子的关系
  • 1.4 国外海洋浮游动物研究历史与进展
  • 1.5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研究
  • 1.6 目前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
  • 1.7 黄海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概况
  • 2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其分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调查海区的自然概况
  • 2.1.2 调查站位设置
  • 2.1.3 样品采集、处理方法及数据收集
  • 2.1.4 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种类组成
  • 2.2.2 生态类群
  • 2.2.3 丰度的平面分布
  • 2.2.4 湿重生物量的平面分布
  • 2.2.5 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2.2.6 优势种
  • 2.3 讨论
  • 2.3.1 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
  • 2.3.2 丰度和生物量
  • 2.3.3 丰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 3.1 研究方法
  • 3.1.1 群落结构分析
  • 3.1.2 多样性分析
  • 3.2 结果
  • 3.2.1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3.2.2 生物多样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群落划分
  • 3.3.2 浮游动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3.3 生物多样性
  • 4 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站位设置与样品采集
  • 4.1.2 分析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种类组成
  • 4.2.2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移动
  • 4.2.3 主要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移动
  • 4.3 讨论
  • 4.3.1 浮游动物内在生理因素对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4.3.2 光照对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4.3.3 温度对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4.3.4 浮游植物对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几种保存方法对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体型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4(04)
    • [2].南黄海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数量分布年间比较[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6)
    • [3].几种常见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4(03)
    • [4].强壮箭虫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03)
    • [5].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0(04)
    • [6].强壮箭虫染色体核型及形态多样性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3(04)
    • [7].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J]. 海洋科学 2014(04)
    • [8].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 海洋通报 2010(04)
    • [9].夏季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海洋科学进展 2009(03)
    • [10].夏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J]. 海洋科学 2012(10)
    • [11].威海市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状况分析[J]. 海洋通报 2008(04)
    • [12].长江口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的丰度变化对环境变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9(09)
    • [13].胶州湾强壮箭虫的时空分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4].渤海长岛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4)
    • [15].光照、体长对强壮箭虫摄食强度和日粮的影响[J].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1)
    • [16].七里海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J]. 河北渔业 2012(06)
    • [17].昌黎生态监控区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5)
    • [18].东营近海枯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0(01)
    • [19].2008年黄骅港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评价[J]. 南方水产 2010(05)
    • [20].基于图像技术的胶州湾浮游动物优势种体型参数与生物量转换关系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1)
    • [21].沧州海域浮游生物调查与分析[J]. 河北渔业 2010(03)
    • [22].烟台西港倾倒区海域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4)
    • [23].海洲湾强壮箭虫的生态学特征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2(06)
    • [24].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季节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7(05)
    • [25].山东半岛黄海沿岸强壮箭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6].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J]. 水产科学 2016(03)
    • [27].北黄海秋、冬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年间变化[J]. 生态学报 2012(21)
    • [28].江苏省灌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及分布特征[J]. 科技通报 2015(01)

    标签:;  ;  ;  ;  ;  

    夏、冬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