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陈芳春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陈芳春

绥宁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6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于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1-45号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46-90号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和血气指标情况也较常规组良好。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炎性指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转归。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呼吸即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48h以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作为院感的高发科室,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引起患者免疫力低下,当实施侵入性操作,如使用呼吸机,极易引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是呼吸机仍是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因此应当注重探讨如何通过护理手段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肺炎发生率和疾病转归的影响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1-45号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46-90号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0.26±3.64)岁;常规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25±2.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止咳平喘治疗,由医护人员记录治疗过程、以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药品名称、药物剂量以及治疗反应。

综合护理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的条件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项目如下

1.2.1呼吸机管道清洁呼吸机管道是细菌的常居部位,为避免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感染细菌,导致病情加重,医护人员每隔72小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清理和消毒更换,每天通过密闭输液装置,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2]。

1.2.2气道护理气道护理主要是指对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的保护。通过温化和湿化气道起到保持患者气道湿润和通畅的作用。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痰药物,并且经常翻身排痰;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嘱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1.2.3口腔清洁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日两次使用口腔清洁液或者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避免因空气流速下降和分泌物增多引起的口腔内细菌繁殖。临床护理在进行口腔清洁操作前,应当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对于难以清洁到的部位,需要由两名护理人员,一名口腔插管固定,另一名使用清洁牙刷蘸取清洁液进行清洁。

1.2.4体位为确保呼吸机治疗顺利进行,避免细菌滋生和进食时反流误吸,需要将患者头部抬高30-45°,使其保持半卧位姿势。

1.2.5环境护理病房内环境应当严格巡视,定期消毒,及时清理患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温度24-26℃,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进行病房内空气菌落检测,控制细菌数在<200cfu/m2。

1.3评价指标统计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根据统计到的信息分别计算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生率越低,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越有效。同时关注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7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5.56%,常规组中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炎性指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注:WBC即白细胞PCT即降钙素原

3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常见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发症,而产生该疾病的诱因有很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该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

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并没有有效的排除和解决患者易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并不能有效防范肺炎的发生。而综合的护理干预,从源头上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防范,护理更加深入细致,且更有针对性。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而这一操作会导致细菌定植在宿主肺部,但是尚未发生宿主反应和感染症状。所以通过清洁口腔、清洁呼吸机管道和气道,改变体位排痰等方式,从源头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应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疾病的好转有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方梅,冯丽琴,肖春莲,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8(21):8-10

[2]史淑英,董旭莹,崔伊莎,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32):3669-3670

标签:;  ;  ;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陈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