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葡萄糖(FPG)、胰岛素(FINS)、HbA1c、TC、TG、HDL-C、LDL-C、UA、NO、ET-1等,并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hPG。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膜厚度(IMT),以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舒张功能,以了解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IM T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与对照组之间FPG、FINS、2hPG、HbA1c、TG、TC、HDL-C、LDL-C、HOMA-IR、NO、E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基础血管内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或p<0.032)。基础血流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IMT在不同人群中的密切相关因素是不同的。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不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而且存在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2 肱动脉内径变化比较
  • 2.3 IMT比较
  • 2.4 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的比较
  • 2.5 各组患者30项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 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调查分析与对策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2].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8)
    • [3].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效果及对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06)
    • [4].瑞舒伐他汀对年轻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17(01)
    • [5].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8)
    • [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5)
    • [7].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6)
    • [8].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 中成药 2010(03)
    • [9].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1(05)
    • [10].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9(06)
    • [11].姜黄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7)
    • [1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J]. 江苏医药 2018(07)
    • [13].中医药保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1)
    • [14].探讨BiPAP呼吸机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1)
    • [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1)
    • [16].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6)
    • [17].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01)
    • [18].有氧运动对中年女性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J]. 中国康复 2016(05)
    • [19].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06)
    • [20].中医药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调节作用的概述[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2)
    • [21].黄芪通脉汤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1)
    • [22].论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
    • [23].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04)
    • [24].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5(07)
    • [25].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3)
    • [26].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09(06)
    • [27].倍他乐克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22)
    • [28].血管内皮功能检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9)
    • [29].麝香保心丸对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20)
    • [30].阿托伐他汀增强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8)

    标签:;  ;  ;  ;  

    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