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新论

移就新论

论文摘要

移就是一种非常规的语言现象,它在语法结构上并没有改变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词语的组合虽然表面上违背了逻辑,其实是利用事物相近和相关的原理,将语义临时巧移,创造一种新奇感和艺术魅力,从而达到从移就表层信息中所传递的深层信息。移就有其固定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特征,主体和移体的组合使移就呈现出了独有的“矛盾性”、“临时性”和“偏离性”的语义特征。对移就生成理据的探索离不开人们对事物的心理感知、离不开语用的考虑、离不开其结构形式和运用条件。由于移就特有的审美功能,也使得它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于移就的各种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使用语料等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用结构分析法从移就的两个方面对移就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对移就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移就的生成理据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移就使用现状的评述;第五部分是对移就美学功能的阐释;第六部分是结论,是对全文主要观点的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移就的基本现象
  • 1.2 移就的研究现状
  • 1.2.1 汉语移就的研究
  • 1.2.2 英语移就的研究
  • 1.3 移就的使用历史
  • 1.4 移就与相关辞格的区别
  • 1.4.1 移就与拈连的区别
  • 1.4.2 移就与比拟的区别
  • 1.4.3 移就与通感的区别
  • 1.4.4 移就与移情的区别
  • 1.4.5 移就与转类的区别
  • 1.5 本文对移就的界定
  • 1.6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1.6.1 研究方法
  • 1.6.2 语料来源
  • 1.7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2章 移就的类型划分及语义特征
  • 2.1 移就的类型划分
  • 2.1.1 从A和B的特点看
  • 2.1.2 从“B+A”的特点看
  • 2.2 移就的语义特征
  • 2.2.1 语义特征的“矛盾性”
  • 2.2.2 语义特征的“临时性”
  • 2.2.3 语义特征的“偏离性”
  • 2.3 小结
  • 第3章 移就的生成理据
  • 3.1 形成移就的心理理据
  • 3.2 影响移就的结构理据
  • 3.3 凸显移就的标记理据
  • 3.4 生成移就的逻辑理据
  • 3.4.1 移就逻辑矛盾的组合模式
  • 3.4.2 移就逻辑矛盾的思维模式
  • 3.4.3 移就逻辑矛盾的语用模式
  • 3.5 小结
  • 第4章 移就的使用现状
  • 4.1 移就在现代语体中的分布
  • 4.2 移就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 4.3 小结
  • 第5章 移就的美学阐释
  • 5.1 移就的色彩美
  • 5.2 移就的新奇美
  • 5.3 移就的含蓄美
  • 5.4 移就的简洁美
  • 5.5 移就的滑稽美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研探讨平台微信公众号研之成理(rational science)简介[J]. 宁波化工 2018(03)
    • [2].网络流行语生成理据的认知阐释[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04)
    • [3].流行语之生成理据考察——以《咬文嚼字》公布的流行语(2008-2012)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7)
    • [4].当代中国学科制度下艺理学的三大认识问题[J]. 艺术学研究(期刊) 2019(02)
    • [5].提喻的生成理据和工作机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4)
    • [6].心若有“琼瑶” 何处不“都安”——访国家级养殖示范合作社、都安瑶乡土鸡饲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成理[J]. 农家之友 2016(04)
    • [7].《我说天然奇石》(节选)[J]. 中华奇石 2020(03)
    • [8].巧妙沟通显魅力[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0(10)
    • [9].俚语的生成理据[J]. 国际汉语学报 2015(01)
    • [10].青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J]. 丝绸之路 2015(01)
    • [11].也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J]. 考试周刊 2015(07)
    • [12].受事主语句的生成理据[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3)
    • [13].网络流行语生成理据探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14].俄汉反递构式的生成理据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 2019(04)
    • [15].水墨、哲理、人生[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06)
    • [16].触动心灵的背影——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感[J].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1(Z1)
    • [17].洪荒·初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3)
    • [18].浅析越南的校园流行语[J]. 东南亚研究 2009(04)
    • [19].被侵蚀的大学[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09)
    • [20].浅析“×死我了”构式的生成理据[J]. 现代交际 2019(16)
    • [21].寒食[J]. 戏剧之家 2019(33)
    • [22].砚湖泱泱 成理苍苍[J]. 求学 2014(05)
    • [23].“失足”成理[J].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08(06)
    • [24].“小”中有“大”美[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4(06)
    • [25].转喻的理据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09(19)
    • [26].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9(02)
    • [27].“惟静是道”小议[J]. 中国纪检监察 2016(11)
    • [28].立秋[J]. 厦门航空 2018(08)
    • [29].博弈名谱(60)[J]. 棋艺(象棋版) 2015(06)
    • [30].色彩之都,关于宁静的记忆——于晗摄影作品选[J]. 雪莲 2012(01)

    标签:;  ;  ;  ;  

    移就新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