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目的是研究信托业监管的一般规律并分析和建构我国信托业监管制度。本文以经济法“国家调节说”理论为基本研究范式,以法理学、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方法为分析工具,探讨信托业监管作为国家调节经济之方式,其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基本制度构成、与其他金融监管制度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嬗变背景下的变革发展等问题。论文以经济法理论解释信托业监管法基本法理并形成基本逻辑框架;以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等理论分析解释信托业监管法的形成、变迁的内在机理;以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等理论分析不同国家地区信托业监管制度特征及其原因;以及中国借鉴其他国家信托业监管制度的原则和路径等问题。 金融风险是沿着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效应——个体、局部向系统扩散的路径生成的。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以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来弥补市场缺陷为内在机制:以市场进入监管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以营业活动监管来减少谈判成本、以市场退出监管来减少执行成本,相应形成金融监管制度的三方面内容,并且由于监管权力的配置与活动组织的需要产生了关于监管体制的制度供给。金融监管制度的一般性经验和理论为信托业监管制度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原理、术语和体系架构;但其实质内容则由信托业的特征决定。而后者之重

论文目录

  • 导言
  • 0.1 选题
  • 0.1.1 选题背景
  • 0.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0.1.3 主要论述问题及论域界定
  • 0.1.4 选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 0.2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0.2.1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0.2.2 逻辑思路和框架
  • 第一章 从金融监管到信托业监管
  • 1.1 金融监管的缘由及其制度安排
  • 1.1.1 金融风险理论的简要评述
  • 1.1.2 金融风险生成机制分析
  • 1.1.3 应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制度安排
  • 1.2 信托业监管的特殊内涵
  • 1.2.1 信托业监管相关语词分析
  • 1.2.2 信托业监管的特殊性——以与银行业监管比较为例
  • 1.2.3 信托业监管的制度安排
  • 1.3 历史回顾:信托、信托业和信托业监管
  • 1.3.1 古老的信托渊源
  • 1.3.2 信托业在现代金融市场的兴起
  • 1.3.3 信托业监管缘起——以美国为例
  • 第二章 法理分析:信托业监管制度的定位
  • 2.1 信托业监管法的界定
  • 2.1.1 信托业监管法的概念
  • 2.1.2 信托业监管法的特征
  • 2.2 信托业监管法的地位
  • 2.2.1 信托业监管法的部门法属性
  • 2.2.2 信托业监管法与信托法
  • 2.2.3 信托业监管法与信托业法:“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 2.2.4 信托业监管与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之比较
  • 2.3 信托业监管法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 2.3.1 信托业监管法的价值
  • 2.3.2 信托业监管法的目标
  • 2.3.3 信托业监管法的原则
  • 2.4 法律调整后的信托业监管:信托业监管法律关系
  • 2.4.1 信托业监管法律关系主体
  • 2.4.2 信托业监管中的权利义务
  • 2.4.3 信托业监管法律关系客体
  • 第三章 信托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以现代经济法理念为依据
  • 3.1 信托业监管三种模式之比较
  • 3.1.1 “统制型监管”、“放任型监管”和“调节型监管”
  • 3.1.2 信托业调节型监管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 3.2 信托业调节型监管模式的内涵
  • 3.2.1 信托业调节型监管的作用基点——维权性监管目标
  • 3.2.2 信托业调节型监管的规范特征——引促性监管方式
  • 3.2.3 信托业调节型监管的体制选择——功能性监管组织
  • 3.3.调节型监管模式各要素间关系以及制度要求
  • 3.3.1 调节型监管模式各要素间关系
  • 3.3.2 调节型监管模式的制度要求
  • 第四章 信托业监管体制实证分析与中国的选择
  • 4.1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基本问题
  • 4.1.1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要素
  • 4.1.2 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及其他分类
  • 4.2 国外信托业监管体制研究及其启示
  • 4.2.1 美国的信托业监管体制——“双层多头”
  • 4.2.2 日本的信托业监管体制
  • 4.2.3 英国的信托业监管体制——新型“单层多头”模式
  • 4.2.4 几个重要启示
  • 4.3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制度变迁分析
  • 4.3.1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形成路径
  • 4.3.2 两类国家监管体制的变迁动力
  • 4.3.3 两种变迁历程的结果
  • 4.4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沿革、问题和发展设计
  • 4.4.1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沿革
  • 4.4.2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4.4.3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发展设计
  • 第五章 信托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研究
  • 5.1 信托经营机构设立监管
  • 5.1.1 信托经营机构设立途径:两大法系的比较
  • 5.1.2 信托营业主体资格监管
  • 5.2 信托营业范围监管
  • 5.2.1 业务范围监管
  • 5.2.2 经营地域监管
  • 5.2.3 特种信托业务进入监管
  • 5.3 信托经营人员从业资格监管
  • 5.3.1 信托从业资格监管对象
  • 5.3.2 信托从业资格标准
  • 5.3.3 主体资格监管的组织与实施
  • 5.4 我国信托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思考与设想
  • 5.4.1 信托业市场进入监管的两个原则
  • 5.4.2 建立更切合实际的信托机构设立制度
  • 5.4.3 制定灵活科学的信托营业范围监管制度
  • 5.4.4 完善我国信托经营人员从业资格监管
  • 第六章 信托营业活动监管制度问题研究
  • 6.1 谨慎投资义务与信托营业活动监管体系
  • 6.1.1 谨慎投资义务的内容和标准
  • 6.1.2 谨慎投资义务规则演进特点
  • 6.1.3 谨慎投资义务与金融审慎监管
  • 6.1.4 谨慎投资义务与信托营业活动监管框架
  • 6.2 信托业务规范问题
  • 6.2.1 信托业务规范概说:理性论证
  • 6.2.2 信托业务规范两种方式:实证考察
  • 6.2.3 国外信托业务监管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 6.2.4 我国信托业务规范的制度体系的评析与完善建议
  • 6.3 信托业内部控制监管问题
  • 6.3.1 信托业内控监管的界定
  • 6.3.2 信托业内控监管的立法实践
  • 6.3.3 我国信托业内控监管制度的构建
  • 6.4 信托业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 6.4.1 信托业信息披露立法概况
  • 6.4.2 信息披露对信托业的必要性
  • 6.4.3 信托机构信息披露的特殊性
  • 6.4.4 信托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方面
  • 6.4.5 我国信托业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 6.5 信托资金托管制法律分析
  • 6.5.1 信托资金托管人界定
  • 6.5.2 资金托管人的法律意义
  • 6.5.3 托管人的特殊受托人地位
  • 6.6 信托业务关联交易监管分析
  • 6.6.1 信托业务关联交易特征:监管原因
  • 6.6.2 关联交易的判定标准
  • 6.6.3 关联交易的披露规范
  • 6.6.4 我国信托经营中关联交易问题及监管完善
  • 第七章 信托机构市场退出监管问题探讨
  • 7.1 信托机构市场退出监管一般认识
  • 7.1.1 信托机构市场退出的界定
  • 7.1.2 信托机构市场退出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7.1.3 退出监管的方式
  • 7.1.4 我国信托机构退出监管的典型案件
  • 7.2 美国信托业退出监管考察—以伊利诺斯州为例
  • 7.2.1 监管的方式和监管介入的条件
  • 7.2.2 监管者的权力
  • 7.2.3 接管人及其职责
  • 7.2.4 监管者指导下的退出过程
  • 7.2.5 伊利诺斯信托机构退出监管的特点
  • 7.3 借鉴伊利诺斯州经验,完善我国信托业退出监管
  • 7.3.1 确立监管者在退出中保护受益人利益的特殊使命
  • 7.3.2 制订信托关系确认与信托财产区分的具体规则
  • 7.3.3 增加督导新受托人选任的监管环节
  • 7.3.4 发挥监管对受益人主张权利的证据支持功能
  • 7.3.5 我国信托业退出监管的问题及流程再造
  • 结束语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本文的创新
  •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主要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受托有责 服务无界——中航信托《服务信托范式创新与行业转型》研讨会侧记[J]. 中国金融家 2019(11)
    • [2].2001-2019:信托业调整与转型——中国信托业发展与理论探索系列(四)[J]. 金融博览(财富) 2019(12)
    • [3].信托业亟须解决的四大矛盾[J]. 中国金融 2019(22)
    • [4].我国信托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纳税 2020(06)
    • [5].财富管理:信托业发展之路[J]. 财富时代 2020(01)
    • [6].中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商论 2020(06)
    • [7].区块链技术在信托行业的应用研究——兼论信托信任机制建设[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11月集合信托“输血”房地产同比降近七成[J]. 营销界 2019(51)
    • [9].助力新时代信托业改革发展[J]. 中国金融 2020(01)
    • [10].我国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7)
    • [11].严监管下的谋与变 2020年信托业展望[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3)
    • [12].信托转型中的“变”与“不变”[J]. 中国外汇 2020(04)
    • [13].强化穿透监管,弘扬信托文化——中国信托业特征分析及趋势展望[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Z1)
    • [14].基于《资管新规》的我国信托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 财经界 2020(13)
    • [15].深植信托文化 实现价值引领——对话中航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江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孙兵[J]. 中国金融家 2020(06)
    • [16].中国信托业监管影响分析制度的构建[J]. 晋中学院学报 2020(04)
    • [17].内蒙古信托业转型中的优化升级——特点、困境及对策[J]. 北方金融 2020(07)
    • [18].融资类信托的风险成因及其法律规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9].信托文化建设的发力点[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08)
    • [20].日本信托业发展近况浅析[J]. 吉林金融研究 2020(06)
    • [21].利率下行周期下的信托产品配置[J]. 中国外汇 2020(12)
    • [22].浅谈我国信托业风险及其防范[J]. 中国储运 2020(09)
    • [23].信托文化建设新思路构建文化场域[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09)
    • [24].上市公司买信托热情高涨[J]. 理财 2018(12)
    • [25].信托业绩变脸[J]. 理财 2019(03)
    • [26].再探京城银行网点 信托高收益产品为何隐身[J]. 商讯 2018(19)
    • [27].公募信托产品1万元起购[J]. 理财 2019(04)
    • [28].山东信托违约操作理财产品遭银监局处理[J]. 人民法治 2019(11)
    • [29].信托业:透过年报看趋势[J]. 金融博览(财富) 2019(06)
    • [30].信托风险,何处安放?[J]. 金融博览(财富) 2019(07)

    标签:;  ;  ;  ;  

    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