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天津春易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350

摘要:民俗性设计是为了展示民俗艺术,我们能够运用本民族独有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及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人们的生活,使艺术作品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民俗艺术可以为景观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在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民俗性设计;民俗艺术;景观设计;应用

1中国传统园林民俗性分析

1.1象征性

民俗文化的意义所在就是民俗的象征性,因为设计是一种物化的过程,所以将抽象的民俗性具象化就是对民俗进行设计就,从而对一种精神象征表达是借助各种形式。我们应该在设计中去使民俗的内涵接受、表达、体现、强化并发展,最终使其丰富的外在表象与艺术形式进行赋予。体现其内涵与价值取向是设计的民俗性的关键。民俗性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表达通常是通过植物、山石、地形、建筑小品等外在形式,如梅兰竹菊等,在一定的民俗生活中它们会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信息从而形成了一定的传统,从而使单纯物态的性质超越,最终使其升华并且带上主体的理念、情感与品质,从而延伸主体的思想与人性。

1.2地域性

因为民俗是艺术的开始,所以,作为一种民间创造,它不但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因为社会历史条件与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产物就是民俗艺术,它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所渗透,因而地域性特征比较广泛。当这种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使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所显示出时,就会成为具有民俗地域特色的地方性风情。而且民俗地域风情是的审美领域比较重要,如北京的天桥、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秦淮河等都能使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俗风情所体现出。

1.3传承性

“民俗是在一定社会氛围中世代传袭的行为模式”。这句话中时代传袭指在这个国家的民族内部,一代又一代人所累积的设计经验与心灵体会能够以多种方式进行传承。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民俗文化会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不断更新并得以传承下去,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由此可以理解,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园林几千年来变化较少,相对稳定地发展,而西方的设计风格变化较多,这与我国的民俗艺术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基于民俗艺术发展变化来探讨不断完善的新的景观设计之路,是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2民俗要素的双重指向性

2.1艺术的自由和无限的意义

人作为生活在世界上的精神实体,具有内在的自由性及无限性,而自然作为人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想法不断在它身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与自由之目的的载体,因此也具有强烈的自由性和无限性的深刻意义。人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就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一种活动,人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也构成了人类的历史。艺术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样为自然的无限世界及精神的无限世界这二者共同影响,从而也就包含了这二者的片段;当民俗要素成为艺术活动的对象时,它们的片段就被分别称为民俗要素的表、里指向性。可以这样说,民俗要素的双重指向性,既概括了民俗要素构成内涵的一般规律,也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民俗要素在艺术理论研究中进行了定位的尝试。

2.2民俗要素的双重指向性

民俗要素的双重指向性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成民俗要素中象征功能的双重指向:在民俗艺术象征中,首先就是象征具有外在指向性,即民俗要素引申的属性——即将接受者进行导向被象征物,象征物的核心载体就是象征物,而往往会隐而不见的就是被象征的事物;再者来说,象征物的自我指向性又比较强烈,即民俗要素自身的一种属性——它会服务于被象征物,但自身并非无足轻重,它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语言。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名花祥物不仅因其本身而受到人们的珍爱,而且还带有民俗要素引申的属性,即文化的判断、情感的寄托和象征的联想。

3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应用范畴

对居住区、城市公园、旅游与休闲地、城市广场、城市步行街道、桥梁道路及公共文化建筑等领域在景观设计中有所涉及。就中国的城市广场来说,对历史或神话人物、地方传说、地方风物的雕塑进行景观设计的采用愈来愈多,往往更让人接受的是比含意含糊朦胧、形象抽象费解的玻璃钢或不锈钢制作的抽象雕塑。就桥梁而言,常用的题材被广泛地应用在桥梁的设计中的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的神话动物及民间的吉祥图案这些工艺美术。而在现代室内景观设计中,对中国的剪纸、中国结、木版年画、木槅窗扇、工艺陶瓷、石雕玉雕、壁挂摆饰、珠宝盆景、仿古家具等工艺美术品,不管是在一个城市的宾馆、酒店或茶馆等公共建筑,还是一般的民宅居室,都广泛采用,从而创造古朴、雅致的文化气氛,并使中华民族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情调显现。

3.2景观序列、空间布局中的表现

我国传统景观艺术空间建构立意,部分来自上古神话,传说在渤海的东面,有一条名叫归墟的大壑,里面有五座神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后来,“岱舆”和“员峤”这两座仙山漂流到北极,沉没在大海中,数以亿计的神仙们因此而搬家;因而仙山从此就只剩下“方壶”、“瀛洲”和“蓬莱”三座了,它们象征着东海仙境。自秦汉以来,该神话所反映的“仙境”就启发并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湖中建岛的传统手法,即“一池三山”模式,这种模式在秦皇汉武时期在造园中被用到极致。这种借助于神话传说精神造园的手法,往往使得传统景观艺术更为优美、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总之,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来立意,并作为园林的意境,使园林更显得生动而神秘。

3.3植被选择中的文化意蕴

首先,植被的人化,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植物倾注了太多的人情,把从中获得的情感,经过心理加工后,再反馈到植物身上,从而赋予其生命的灵光。中国的桃、杏、李等树果后面都有“子”字,又称桃李为弟子、梧桐为贵孙枝、槐树为三公,石榴为多子房。其次,伦理道德的载体,植物被赋以仁、义、礼、忠、孝、节、廉等各种道德秉性,通过其强化和高扬传统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来显示人际伦理的必然和高尚。红豆相思、石榴多子、松柏不凋、翠竹著节,人的情感被映印在植物身上,已经是为儒家文化浸染的国人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这也反映了华夏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强大渗透力,体现着中国人民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最后,人生哲理的体验,中国人善于从事物中引发和体验人生哲理,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吉凶祸福之中。如“树木连理”是祥瑞,象征着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之意。又有“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这些吉凶祸福的体验中,中国人又产生了“逢凶化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使这种被动、命定思想又有主动、人定的因素。上述三种文化意蕴通常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交融混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要素的双重指向性不仅能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参考,而且还是研究中国园林史的宝贵资料。对于当代景观艺术设计来说,从本文可以管窥中国民俗艺术对其的影响。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需要民俗学工作者及设计艺术学工作者去做更多的研究和总结,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在现代设计中进一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关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J].王军.湘潮(下半月).2012(05)

[2]浅谈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侯先颖.现代园艺.2012(12)

[3]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蔡清.中国农学通报.2011(31)

[4]浅议民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靖州县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蔡青,肖云,朱湘.中外建筑.2013(01)

标签:;  ;  ;  

中国民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