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确认与研究

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确认与研究

论文摘要

保安族口头文学作为保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保安人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他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保安族人民生活中各种知识的宝库,成为家庭教育和群体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并结合田野作业,比较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保安族口头文学作品,以期对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的类型、内容、形式等实现确认,并在确认的基础上,分析和考察保安族口头文学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和社会主流文化冲击下的生存现状,进而探讨口头文学实现有效传承的途径和对策。在文章中把保安族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通过语言形式保存下来的诸多口头的民俗,分为散文类口头文学、韵文类口头文学和民间熟语三个方面,以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动态的研究,并将其放置在相应的生活场域中,把它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考察其与民俗生活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并探索口头文学的民俗文化价值、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范畴及方法
  • 1.3.1 研究范畴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元文化空间下的保安族
  • 2.1 保安族历史渊源
  • 2.2 保安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基本生活形态
  • 2.2.1 自然环境
  • 2.2.2 生活形态
  • 第三章 保安族散文类口头文学
  • 3.1 保安族神话
  • 3.1.1 保安族神话概述
  • 3.1.2 关于保安族“神话”的争议
  • 3.2 保安族传说
  • 3.2.1 保安族传说的种类分析
  • 3.2.2 保安族传说的特殊情结
  • 3.3 保安族民间故事
  • 3.3.1 主要类型
  • 3.3.2 母题分析
  • 3.3.3 传承模式
  • 第四章 保安族韵文类口头文学
  • 4.1 吟唱生活的“花儿”
  • 4.1.1 保安族“花儿”的艺术特色
  • 4.1.2 保安族“花儿”的主题
  • 4.1.3 花儿中的歌手
  • 4.1.4 文化场域—花儿会
  • 4.2 贯穿婚礼的宴席曲
  • 4.2.1 保安族宴席曲的源流
  • 4.2.2 保安族的宴席曲的主要内容
  • 4.2.3 演唱“组织”及其“表演”
  • 4.3 源于劳动的“劳动号子”
  • 4.4 妙趣横生的儿歌
  • 第五章 保安族民间熟语
  • 5.1 保安族谚语
  • 5.1.1 保安族谚语中的人生价值观
  • 5.1.2 保安族谚语代表作
  • 5.2 保安族的称谓语
  • 5.2.1 亲属称谓
  • 5.2.2 人名称谓
  • 第六章 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社会功能
  • 6.1 娱乐功能
  • 6.2 教育功能
  • 6.3 文化认同功能
  • 第七章 保安族口头文学的抢救与保护
  • 7.1 濒危状况
  • 7.2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 7.3 保护方法之探讨
  •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访谈人员及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2: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5:致谢词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庆市渝都监狱——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促进服刑人员改造[J]. 决策导刊 2011(11)
    • [2].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漳州市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1)
    • [3].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4)
    •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5].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2)
    • [6].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9(01)
    • [7].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4)
    • [8].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1)
    • [9].金山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J]. 上海档案 2017(08)
    • [10].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科学 2019(06)
    • [11].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育的必要性[J]. 黑龙江科学 2019(23)
    • [12].木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 [13].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4)
    • [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 2019(11)
    • [15].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校园的传承与保护——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52)
    • [16].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阐释[J]. 阴山学刊 2019(06)
    • [17].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创新——基于传统学徒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9(17)
    • [18].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教育传承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 2019(17)
    • [19].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入路径[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0].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政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9(S1)
    • [21].中国式健康养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J]. 品位经典 2019(09)
    • [22].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J]. 文化学刊 2019(12)
    • [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J]. 四川戏剧 2019(11)
    • [24].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工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25].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J]. 江汉学术 2020(01)
    • [26].陕西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1)
    • [27].基于SWOT分析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28].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32)
    • [29].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大众文艺 2019(24)
    • [30].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确认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