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自治域层拓扑特性研究与建模

Internet自治域层拓扑特性研究与建模

论文摘要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路由、资源预留和网络管理等问题。由于在Internet上实验非常昂贵,且因为一些商业因素的限制,研究者不可能直接在Internet上模拟和仿真实验,一般都利用网络拓扑模型进行实验。Internet拓扑建模能为网络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个抽象模型结构,使很多问题易于分析。所以,对于Internet拓扑建模的研究一直都是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Internet拓扑模型的研究经历了从随机型到层次型,再到无尺度网络的过程。然而目前为止,研究者们没有找到公认统一的理论去解释Internet的演化机理,都只能根据自己的分析建立演化模型,然后对尽可能多的参数进行实验评估,希望模型能更好地“逼近”Internet的实际拓扑,以及更合理地解释Internet拓扑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Internet拓扑的四个基本统计特性:无尺度、小世界、集聚性及异配性,并就这些特性对当前Internet拓扑做了统计分析。其次,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几种主流的Internet拓扑模型及其算法,包括BA、AB、Inet、PLRG和GLP模型,并对他们做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模型都能得到与Internet某些特性相符的拓扑图,不过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集聚程度都低于Internet。然后,具体分析了这些模型的演化算法存在的局限。Inet和PLRG模型是静态的,目的是产生一副与现有Internet幂律特性相符合的拓扑图,这种模型不能解释Internet的动态演化过程。动态模型如BA、AB和GLP通过建立演化机制来模拟Internet的发展过程,但这些模型的增长都是人为假设的均匀增长,与Internet规模的指数增长现象不符合,且建连机制具单一性。最后,根据对Internet层次性和规模增长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生灭过程的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birth and death process,BDHM)。与传统模型不同的是,BDHM考虑了Internet中AS节点之间的商业关系以及网络规模的指数增长。BDHM用最大度支配子网冗余节点算法构造骨干网来实现Internet的分层;且引入生灭过程理论计算新节点的产生概率,从而用均匀时间步实现了规模的指数增长。另外,借助生灭过程理论推导出了网络特征路径长度随时间的极限值。实验结果表明,BDHM模型的拓扑特征与实际Internet较符合,且在集聚性和特征路径长度上比主流模型表现更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Internet拓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Internet拓扑研究现状
  • 1.2.1 拓扑模型
  • 1.2.2 拓扑生成器
  • 1.3 Internet建模的难点问题与研究路线
  • 1.4 本文工作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Internet拓扑特性分析
  • 2.1 网络的表示
  • 2.2 无尺度特性
  • 2.3 小世界效应
  • 2.4 聚类特性
  • 2.5 异配性
  • 2.6 小结
  • 3 Internet拓扑模型的研究与性能分析
  • 3.1 BA模型
  • 3.2 AB模型
  • 3.3 Inet模型
  • 3.4 PLRG模型
  • 3.5 GLP模型
  • 3.6 各模型的性能比较与结果分析
  • 3.7 小结
  • 4 一种新的基于生灭过程的层次模型(BDHM)
  • 4.1 引言
  • 4.2 传统模型的不足
  • 4.3 新模型BDHM的提出
  • 4.4 Internet拓扑数据来源
  • 4.5 新模型BDHM中骨干网的构造
  • 4.5.1 Internet的层次结构
  • 4.5.2 支配子网构造算法
  • 4.5.3 支配子网生成算法分析
  • 4.5.4 最大度支配子网冗余节点算法构造BDHM模型的骨干网
  • 4.6 新模型BDHM的建连机制
  • 4.7 新模型BDHM规模的生灭过程增长机制
  • 4.7.1 Internet规模的指数增长
  • 4.7.2 生灭过程介绍
  • 4.7.3 Internet规模增长的生灭过程模拟
  • 4.8 新模型BDHM的建模步骤
  • 4.9 新模型BDHM的性能分析
  • 4.9.1 度分布比较
  • 4.9.2 集聚特性比较
  • 4.9.3 异配性比较
  • 4.9.4 特征路径长度比较
  • 4.10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灭过程的平稳性与拟平稳性[J]. 中国科学:数学 2019(03)
    • [2].一类阻滞增长的生灭过程模型[J].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2018(04)
    • [3].带壁生灭过程的定性理论[J]. 数学学报 2010(05)
    • [4].基于拟生灭过程的群集机器人任务分配宏观分析与预测[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01)
    • [5].浅谈生灭过程的遍历性及平稳分布[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19(01)
    • [6].双边生灭过程的轨道结构与构造理论[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7].两类生灭过程预解式的概率法构造[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8].双边生灭过程的轨道结构与Motoo理论[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 [9].生灭过程自有限态“流入”的轨道性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0].双边生灭过程的轨道结构与构造理论(Ⅱ)[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1].右半直线上依分布收敛的独立随机环境中的生灭过程的常返性[J]. 数学学报(中文版) 2017(03)
    • [12].基于灰色生灭过程的可修部件备件需求预测模型[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12)
    • [13].Markov环境中生灭过程的衰减速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14].一类生灭过程的渐近性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5].生灭过程的构造与泛函分布[J].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3)
    • [16].线性移人——生灭过程及其统计推断[J]. 数学季刊(英文版) 2014(03)
    • [17].随机环境中单边有界跳幅生灭过程的极限定理(英文)[J]. 应用概率统计 2019(01)
    • [18].高校专业课群构建与教师群体效应探析[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02)
    • [19].生灭过程逆局部时的构造及性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0].生灭过程自无穷远“流入”的轨道性质[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21].生灭过程假设和股价相对偏差分析——以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为例[J]. 浙江金融 2008(10)
    • [22].带杀死的线性生灭过程的拟平稳分布的吸引域(英文)[J]. 应用概率统计 2013(06)
    • [23].基于转移概率矩阵的生灭过程拟平稳分布新求解[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4].双边吸收边界生灭过程的特征值估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5].基于生灭过程的毒杂草入侵模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26].h-变换在生灭过程中的应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7].P2P文件污染的Markov生灭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8].基于MATLAB的M/M/m/m模型仿真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6(04)
    • [29].生灭过程假设和股价相对偏差分析——以深成指成分股为例[J]. 财会月刊 2008(27)
    • [30].战时桥梁可靠性的Markov评估模型[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1(03)

    标签:;  ;  ;  ;  

    Internet自治域层拓扑特性研究与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