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肠杆菌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重组大肠杆菌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对大肠杆菌BL2 1发酵生产PNPase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复合培养基及合成培养基的影响。在复合培养基中,C/N比3:1为菌体生长及蛋白表达的最优碳氮比,K离子对菌体生长、目的蛋白含量及发酵液酶活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机氮无机氮比例的变化对菌体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蛋白表达影响较大,呈现出有机氮越少,蛋白表达越差的趋势。在合成培养基中,微量元素是实现高密度培养必不可少的,菌体生长及蛋白表达的最优碳氮比为10:1。在复合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的对比中发现,两种培养基最优碳氮比条件下菌体生长相近,但蛋白表达相差较大。考虑到有机氮无机氮的差异造成的,故以有机氮无机氮为着眼点进行了对比,发现无机氮是高密度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无无机氮时大肠杆菌无法高密度生长,随之目的蛋白的高表达也不能达到。有了无机氮菌体生长不受影响,但必须有合适量的有机氮(有机氮无机氮比合理)才能实现重组蛋白的高表达。为深入研究营养(特别是氮源)供给与菌体生长蛋白表达的关系,建立了分析细胞内关键代谢物α-酮戊二酸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监控了不同培养基条件下α-酮戊二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积累或维持一定水平)来反映营养条件(相对缺乏或丰富)的变化,也验证了John A and Jeremy Aα-酮戊二酸是氮源调节信号分子的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PNPase研究背景
  • 1.1.1 PNPase的结构及氨基酸组成
  • 1.1.2 PNPase的医学价值
  • 1.2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技术
  • 1.2.1 影响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主要因素
  • 1.2.2 培养技术
  • 1.2.3 提高E.coli高密度生长的分子策略
  • 1.3 微生物基本营养
  • 1.3.1 碳源
  • 1.3.2 氮源
  • 1.3.3 能源与水
  • 1.3.4 矿质元素与生长因子
  • 1.4 有关营养调节机制
  • 1.4.1 细菌中的氮源调节
  • 1.4.2 细菌的应急反应/紧缩响应
  • 1.5 离子对色谱法
  • 1.5.1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 1.5.2 离子对色谱法原理
  • 1.5.3 离子对试剂的选择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种
  • 2.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2.1.3 实验试剂及器材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发酵流程
  • 2.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2.2.3 PNPase酶活的测定
  • 第3章 发酵过程参数优化
  • 3.1 溶氧水平的影响
  • 3.1.1 DO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3.1.2 DO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 3.1.3 DO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3.2 溶氧水平与限制性底物之间的关系
  • 3.3 小结
  • 第4章 复合培养基的研究
  • 4.1 培养基结构的影响
  • 4.1.1 碳氮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4.1.2 不同C/N比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 4.1.3 不同C/N比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4.2 无机盐的影响
  • 4.2.1 K、Na、Ca、P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4.2.2 K、Na、Ca、P浓度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3 K、Na、Ca、P浓度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4.3 有机氮无机氮比的影响
  • 4.3.1 有机氮无机氮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4.3.2 有机氮无机氮比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 4.3.3 有机氮无机氮比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合成培养基的研究
  • 5.1 合成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 5.1.1 微量元素的影响
  • 5.1.2 不同碳氮比的影响
  • 5.1.3 主要矿质元素的影响
  • 5.2 复合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的比较
  • 5.2.1 碳氮比的比较
  • 5.2.2 有机氮无机氮的比较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细胞内关键代谢物的研究
  • 6.1 离子对色谱法分离细胞内α-酮戊二酸
  • 6.1.1 代谢物的灭活
  • 6.1.2 抽提方法的选择
  • 6.1.3 色谱分析柱的选择
  • 6.1.4 柱温及波长的选择
  • 6.1.5 流动相的选择
  • 6.1.6 α-酮戊二酸的标准曲线
  • 6.1.7 目标物侧面确证实验
  • 6.1.8 稳定性实验
  • 6.1.9 精密度实验
  • 6.1.10 回收率实验
  • 6.2 不同营养条件下发酵过程α-酮戊二酸含量变化
  • 6.2.1 复合培养基条件下发酵过程AKG变化
  • 6.2.2 合成培养基条件下发酵过程AKG变化
  • 6.2.3 基于不同培养基下α-酮戊二酸变化的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比例有机氮对旱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2)
    • [2].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05)
    • [3].浅论农业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J]. 农家参谋 2017(06)
    • [4].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农业 2015(15)
    • [5].施肥对麦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14)
    • [6].有关有机氮源用于微生物发酵探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27)
    • [7].连续施用炭基肥及生物炭对棕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7(10)
    • [8].有机氮沉降研究现状简述[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11)
    • [9].长期大量施肥增加设施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淋溶风险[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1)
    • [10].不同种类的有机氮肥对短季节黄瓜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3)
    • [11].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有机氮组分特征[J]. 中国沙漠 2017(03)
    • [12].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 [13].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6(06)
    • [14].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吸收有机氮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14(07)
    • [15].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现状[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24)
    • [16].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旱作农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01)
    • [17].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综述[J]. 科技通报 2016(06)
    • [18].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土壤微生物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09)
    • [19].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 [20].有机氮比例对双垄栽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3)
    • [21].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水溶性有机氮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8(10)
    • [22].草地轮作年限和季节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氮含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20(03)
    • [23].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5)
    • [24].冻融作用对农田黑土有机氮组分的调控效应[J]. 土壤 2020(02)
    • [25].煤矸石中无机和有机氮的溶出规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2)
    • [26].凯氏定氮法测定沼液中有机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计算[J]. 中国沼气 2014(06)
    • [27].农业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4(03)
    • [28].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比对海南雪茄烟茄衣生长和根际土壤营养状况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9].长期施肥对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14(01)
    • [30].典型有机氮类化合物存在时的加氯消毒控制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07)

    标签:;  ;  ;  ;  

    重组大肠杆菌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