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位于陕北斜坡中东部偏南处,中生界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深层含油层系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对野外露头、大量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资料及测井、试油等生产资料,进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类型识别,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分析,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从而对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最终优选出勘探有利区。利用区域标志层控制,结合沉积旋回特征及地层等厚原则,将研究区长10油层组划分为三个油层段(长101、长102、长103),并将主要目的层段—长101油层段细分为3个油层亚段、5个小层,分别为长1011、长1012-1、长1012-2、长1012-3和长1013,并通过多个纵横方向连井剖面进行地层对比研究,建立了安塞地区长10精细地层格架。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等沉积相划分标志研究,分析认为安塞地区长10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分流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及决口扇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长10储集层的骨架砂体,在长101地层垂向上发育层位较多,但主要分布在长1012小层中,砂体侧向连续性一般,垂向连通性较差;平面上分流河道砂体的发育受沉积相平面展布的控制,呈近北东—南西向条带状—网状展布。研究区长10储集岩属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条件下的超低渗透层。影响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局部地区受裂缝的影响较大。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综合分析认为,沉积相和构造背景是控制油气聚集成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综合沉积相带、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及动态勘探成果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优选出多个有利勘探区块,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 主要工作量及成果
  • 1.5.1 主要工作量
  • 1.5.2 主要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1.1 构造特征
  • 2.1.2 构造演化背景
  • 2.2 长组沉积演化背景
  • 2.2.1 地层发育特征
  • 2.2.2 沉积演化特征
  • 2.3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
  • 第三章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1 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 3.1.2 地层对比的方法
  • 3.2 研究区长10地层特征
  • 3.2.1 地层垂向变化特征
  • 3.2.2 地层横向变化特征
  • 第四章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 4.1 沉积相划分标志
  • 4.1.1 岩石颜色特征
  • 4.1.2 岩石类型及岩性特征
  • 4.1.3 岩石的粒度特征
  • 4.1.4 沉积构造特征
  • 4.1.5 测井相特征
  • 4.2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 4.2.1 分流河道微相
  • 4.2.2 分流河道间微相
  • 4.3 单井相分析
  • 4.4 剖面相分析
  • 第五章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
  • 5.1 沉积相展布特征
  • 13期沉积相特征'>5.1.1 长1013期沉积相特征
  • 12-3期沉积相特征'>5.1.2 长1012-3期沉积相特征
  • 12-2期沉积相特征'>5.1.3 长1012-2期沉积相特征
  • 12-1期沉积相特征'>5.1.4 长1012-1期沉积相特征
  • 11期沉积相特征'>5.1.5 长1011期沉积相特征
  • 5.3 砂体展布规律
  • 13期砂体展布特征'>5.3.1 长1013期砂体展布特征
  • 12-3期砂体展布特征'>5.3.2 长1012-3期砂体展布特征
  • 12-2期砂体展布特征'>5.3.3 长1012-2期砂体展布特征
  • 12-1期砂体展布特征'>5.3.4 长1012-1期砂体展布特征
  • 11期砂体展布特征'>5.3.5 长1011期砂体展布特征
  • 第六章 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 6.1 储层孔隙类型
  • 6.2 储层物性特征
  • 6.3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七章 油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区块预测
  • 7.1 油藏特征
  • 7.1.1 岩性油气藏
  • 7.1.2 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 7.2 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 7.2.1 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础条件
  • 7.2.2 良好的储集层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
  • 7.2.3 河道间泥岩和成岩致密砂岩层的上倾遮挡作用
  • 7.2.4 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移和富集
  • 7.3 有利区预测
  • 7.3.1 有利区预测依据
  • 7.3.2 有利区块预测
  •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图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定边油田东仁沟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描述[J]. 石化技术 2017(05)
    •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古环境分析[J]. 非常规油气 2017(04)
    • [4].红河油田川口条带延长组长6油层组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6)
    • [5].鄂尔多斯盆地义正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 2016(10)
    • [6].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地区长9油层组层序分析与砂体预测[J]. 中国地质 2015(02)
    • [7].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 [8].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8)
    • [9].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4)
    • [10].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1(05)
    • [11].化子坪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矿业快报 2008(01)
    • [12].定44150区长8油层组储量复算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5)
    • [13].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12)
    • [14].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15].富县油田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化工管理 2017(21)
    • [16].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5)
    • [17].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描述[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8].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6)
    • [19].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开发目标优选[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20)
    • [20].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 地下水 2014(06)
    • [21].环县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J]. 石化技术 2015(08)
    • [22].陕北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控油作用[J]. 智富时代 2015(12)
    • [2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长8油层组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10)
    • [24].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2)
    • [26].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05)
    • [27].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2+3油层组低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 [28].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5)
    • [29].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3)
    • [30].南翼山Ⅴ油层组措施改造浅谈[J]. 青海石油 2009(04)

    标签:;  ;  ;  ;  ;  ;  ;  

    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