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

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日趋明显,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焦点是如何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现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形势严峻,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日趋扩大,已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我国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家所实施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为宏观背景,本文遵循系统的观点和思想,采用分析与综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界定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FEEEP)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反映我国FEEEP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对我国FEEEP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定,并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对各省级区域FEEEP协调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的评价分析。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及其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笔者侧重从经济转型、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为化解我国经济和人口发展同食物供应、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支持,以期更快实现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FEEEP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FEEEP 研究综述
  • 1.2.2 国内FEEEP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FEEEP 复合系统分析
  • 2.1 FEEEP 复合系统特征分析
  • 2.1.1 FEEEP 复合系统
  • 2.1.2 FEEEP 复合系统的特征
  • 2.2 我国FEEEP 各子系统相关性分析和评价
  • 2.2.1 FEEEP 复合系统要素构成
  • 2.2.2 FEEEP 要素相关关系分析
  • 第3章 FEEEP 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 3.1 FEEEP 指标体系构建
  • 3.1.1 指标体系的作用
  •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3 FEEEP 指标体系
  • 3.2 FEEEP 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 3.2.1 评价指标权数确定
  • 3.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3.2.3 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定
  • 3.2.4 FEEEP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模型
  • 3.3 FEEEP 系统协调度
  • 第4章 我国FEEEP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4.1 我国FEEEP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 4.1.1 数据的预处理
  • 4.1.2 我国FEEEP 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 4.1.3 我国FEEEP 系统协调发展综合水平分析
  • 4.2 我国FEEEP 复合系统协调度计算
  • 4.2.1 协调发展模型
  • 4.2.2 协调度计算
  • 4.3 我国省级区域FEEEP 系统协调发展聚类分析
  • 4.3.1 计算结果
  • 4.3.2 结果分析
  • 第5章 对策和建议
  • 5.1 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型生产和消费模式
  • 5.2 合理使用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 5.2.1 建立能源的价值体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 5.2.2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我省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 5.2.3 制定相关政策及推进节能制度建设
  • 5.3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
  • 5.4 不同区域因地制宜促进FEEEP 协调发展,注重实施率先突破战略
  • 5.5 建立各种利益群体的合作与协商制度,切实搞好环境的综合治理
  • 5.6 建立我国FEEEP 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 5.6.1 强化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管理
  • 5.6.2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5.6.3 实施对环保产业和生态保护工程的优惠政策
  • 5.6.4 建立我国FEEEP 协调发展的评估、预警和监测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家庄市人口发展情况[J]. 统计与管理 2019(07)
    • [2].“十二五”承德人口发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7(02)
    • [3].京津冀地区人口发展格局与问题区域识别[J]. 经济地理 2017(08)
    • [4].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邯郸市人口发展情况及特征[J]. 统计与管理 2017(08)
    • [5].俄学者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人口发展[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3)
    • [6].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 北冰洋研究 2020(01)
    • [7].罗富和:转型期人口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J]. 青春期健康 2017(02)
    • [8].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9].关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人口发展与服务工作情况[J].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S1)
    • [10].全面二孩政策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 山西青年 2017(09)
    • [11].特大城市背景下的苏州人口发展定位调查与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8)
    • [12].均衡,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J]. 中华儿女 2016(16)
    • [13].全国将划分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03)
    • [14].人口发展呈现新格局 破解瓶颈实现新飞跃──2000年以来海南州人口发展状况的思考[J]. 青海统计 2012(05)
    • [15].科技进步对人口发展的影响[J]. 人口与健康 2020(07)
    • [16].张家口市2018年人口发展报告[J]. 统计与管理 2019(07)
    • [17].新疆人口发展与长治久安关系探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18].适度控制总量 着力优化结构——对天津人口发展的几点思考[J]. 求知 2017(04)
    • [19].“十二五”河北人口发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7(02)
    • [20].安徽省发布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J]. 城市规划通讯 2017(13)
    • [21].全国将划分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J]. 历史学习 2008(02)
    • [22].讷河市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的人口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统计 2014(04)
    • [23].天津人口发展的评价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2(19)
    • [24].马克思的人口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5].山东人口发展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问题研究[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1(11)
    • [26].“十二五”江苏省人口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03)
    • [27].世界人口发展健康指数构建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0(03)
    • [28].上海举办“世博效应与人口发展”研讨会(英文)[J].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10(Z1)
    • [29].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10)
    • [30].人口科学发展观:从人口增长到人口发展[J]. 新东方 2009(03)

    标签:;  ;  ;  ;  ;  

    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