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680种植物种子作为材料,研究温度、生境、海拔、种子大小及系统发育对种子休眠的影响,总结高寒草甸物种的休眠特性,以期为植物群落的人工建植、退化草地的恢复、以及草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发育显著影响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和休眠,在所有影响种子休眠率的因素中,系统发育占28.9%。各科间平均休眠率差异显著,豆科和莎草科休眠率最高,达80%,禾本科休眠率最低,为17.3%。2.温度对种子休眠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5/20℃变温处理下,所有种子的平均休眠率最高,并且在该温度下,休眠物种的比率最高;5/15℃和10/25℃下所有物种的平均休眠率近似,但10/25℃下休眠物种的比率明显较低。在科水平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平均休眠率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变温对唇形科物种的休眠率影响显著,对豆科和菊科的平均休眠率影响极显著;对百合科、禾本科、蓼科、龙胆科、伞形科和莎草科影响不显著;菊科、龙胆科、唇形科、莎草科在5/20℃休眠率相对较高,禾本科、毛莨科、百合科、豆科在5/15℃下休眠率相对较高,蓼科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休眠率差异很小。3.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小种子物种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休眠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休眠物种的平均种子重量(2.28mg)略高于不休眠物种的平均种子重量(1.72mg),但两类种子大小分布重叠。4.海拔对种子休眠的影响极显著,2500~4000m所采集的种子平均休眠率差异较小,当采集地海拔超过4000m时,种子的平均休眠率显著上升;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下,各个科的休眠率变化不一致:毛莨科、龙胆科、伞形科、菊科在相对高海拔下休眠率高;百合科、唇形科、禾本科在相对低海拔下休眠率高。5.不同生境中采集的物种对于变温条件的反应差异显著。采自阳坡的物种休眠率普遍较高。采自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在三个变温下的休眠率变化趋势相似。6.在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中,除温度与种子大小外,种子大小与海拔、温度与海拔、分科与海拔、分科与温度、温度与生境间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种子休眠的有关概念
  • 1.2 种子休眠的分类
  • 1.3 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
  • 1.3.1 种子自身因素对萌发的影响
  • 1.3.2 环境条件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1.3.3 其他因素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1.4 种子休眠的机理
  • 1.4.1 激素调节学说
  • 1.4.2 光敏色素控制学说
  • 1.4.3 呼吸途径调控学说
  • 1.4.4 能量调控学说
  • 1.5 种子休眠的意义
  • 1.5.1 对逆境的适应
  • 1.5.2 有利于种质延续
  • 1.5.3 有利于收获与贮藏
  • 1.5.4 抑制杂草
  • 1.6 本研究的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采样地点
  • 2.3 实验安排
  • 2.3.1 种子萌发休眠实验
  • 2.3.2 萌发温度的选择
  • 2.3.3 种子大小分类原则
  • 2.3.4 海拔分类标准
  • 2.3.5 生境分类
  • 2.3.6 各科间休眠率的比较
  • 2.3.7 物种休眠判定标准
  •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温度对种子休眠的调节作用
  • 3.2 海拔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3.3 种子大小对休眠的影响
  • 3.4 采集生境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3.5 各科间休眠率的比较
  • 3.6 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3.6.1 温度对不同物种休眠率的影响
  • 3.6.2 海拔对不同科的物种休眠率的影响
  • 3.6.3 温度与生境的交互作用
  • 4. 讨论
  • 4.1 系统发育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4.2 温度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4.3 种子大小对休眠的影响
  • 4.4 海拔因素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4.5 采集生境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物种名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