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

论文摘要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 semiglabra)是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两种紫草科鹤虱属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本文综合运用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两种植物的萌发时间特征、物候特征、繁育系统、繁殖分配、结实结籽特性以及果实形态与扩散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特殊的生殖对策和生活史策略与荒漠环境之间的适应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物候特征:在自然生境中,两种植物的同胞种子均存在春、秋萌现象。形成春萌株时,种子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萌发,5月下旬果实完全成熟,生活周期分别约为75d和78d。2)繁育系统: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h和3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222±197和3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不去雄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3)繁殖分配与结实结籽格局:两种植物的繁殖分配均较高,分别为53.45%和50.67%,繁殖输出与植株大小关系密切,随着植株个体增大,繁殖输出也增大,且单株生物量越大,果实产量也越大。两种植物的果实产量较高,其结实率分别为97.56%和97.94%,结籽率分别为91.35%和86.94%,且结4粒种子的花所占比例最大。4)果实形态与扩散对策:异形果实在花序上不同部位花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组合式样,两种小坚果在刺长、千粒重等数量特征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均是长刺果的大,其表面形态及微形态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短刺果的果皮明显比长刺果的厚,在果实发育后期长刺果与雌蕊基及果梗的连接部位产生离层,而短刺果则不产生此结构。两种果实在脱落及扩散方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长刺果易脱落,适合借动物或风力长距离传播,短刺果不易脱落、随母体扩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正文
  • 1 物候特征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萌发时间特征
  • 1.2.2 物候特征
  • 1.3 讨论
  • 1.3.1 萌发时间特征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 1.3.2 物候特征与生活周期
  • 2 繁育系统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花部形态特征
  • 2.2.2 性表达特征
  • 2.2.3 交配方式
  • 2.3 讨论
  • 2.3.1 花部综合特征与异形果实之间的关系
  • 2.3.2 繁育系统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 3 繁殖分配与结实结籽格局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繁殖分配
  • 3.2.2 植株大小与繁殖输出的关系
  • 3.2.3 结实结籽率
  • 3.2.4 生物量与果实产量间的关系
  • 3.2.5 结籽特征
  • 3.3 讨论
  • 3.3.1 繁殖分配及其繁殖对策
  • 3.3.2 结实结籽格局
  • 4 果实形态与扩散对策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异形小坚果的组合式样
  • 4.2.2 小坚果的形态及微形态特征
  • 4.2.3 小坚果的解剖特征
  • 4.2.4 小坚果的脱落与扩散方式
  • 4.3 讨论
  • 4.3.1 异形小坚果的组合式样
  • 4.3.2 小坚果的脱落与扩散方式
  • 5 结论
  • 6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鹤虱属(Lappula Moench)分子系统学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12(05)

    标签:;  ;  ;  ;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