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刘飞

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刘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高等学校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飞[1](2019)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的具体实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和与队伍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方面、晋升方面、培训工作方面、激励机制方面不完善,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组织结构不合理。所以,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聘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可行有效的保障系统和规范条例,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章可循。(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雨诺,唐国华[2](2019)在《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和分类问题是高等学校当前发展与改革中的难题。科学分类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准确定位是高校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建立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分类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引导高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实现科学办学、特色办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刘鎏[3](2018)在《高等学校自我评价中学生、教师与雇主的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教师和雇主是高等学校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欧美高等学校自我评价体系中他们的满意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高等学校自我评价尚在发展中,在评价中重新定位学生、教师和雇主的角色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自我评价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特殊顾客,兼顾顾客和产品的双重属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了顾客的自我成长性,自身也实现了从顾客到产品的转换;教师是学校的内部顾客,管理要着眼于内部顾客的需要,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雇主是直接外部顾客,每个雇主都希望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高质量毕业生,为他们更加高效地工作。叁者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过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吴继礼,赵玉涛,陈刚[4](2018)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与"双一流"建设形势下,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根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深化《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知识面宽、技术能力优异的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教材编写与选用,最新进展的融入,工程应用实践训练,开展双语教学等途径,有利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夯实并完善材料工程实践的知识体系基础,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强化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41期)

王刚山[5](2018)在《宏观与微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研究——以2017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定位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是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两大领域,叁个角色"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宏观界定,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本文从思想价值引领、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等6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职业角色的具体定位,对于提升效率、稳定队伍及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8年04期)

李庆蓉[6](2016)在《试论网络环境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具有许多功能,高校图书馆要从传统的阵地式的守株待兔转向远程式的主动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本文从适应网络环境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组织结构、服务理念、资源建设理念、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进行功能定位及其优化。(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李国超[7](2016)在《高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绩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案例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存在整体绩效有待提升、定位过程民主参与程度较低、定位与高校办学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契合程度较低、定位实施不彻底、定位落实水平较低、定位效果不显着及定位前景预期过于乐观等问题,且不同高校在不同环节间存在较大差异。提升高校定位绩效水平,需制定和实施完善高校定位工作的"一揽子方案"。落实民主性原则,确立多方参与制度;保障定位深入普及;立足现实条件,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合理定位;建立定位评价与监督机制,研发定位科学评价工具;注重定位效用,提升定位价值;客观看待定位前景,保障定位切实落实。(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高思博[8](2016)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商务英语的产生和发展,再从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分析商务英语的特点,并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特点产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03期)

罗正,范巍[9](2015)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定位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外叁种课程设计模式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启示的研究,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定位与选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基本思路,阐明学科知识、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是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18期)

李昕[10](2015)在《高等学校法科教育的定位与改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法科教育承载着为社会输送法律人才的功能,面对我国法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明确法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重和加强法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改革现有的法律职业资格选拔机制。(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位和分类问题是高等学校当前发展与改革中的难题。科学分类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准确定位是高校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建立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分类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引导高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实现科学办学、特色办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刘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吴雨诺,唐国华.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分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

[3].刘鎏.高等学校自我评价中学生、教师与雇主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8

[4].吴继礼,赵玉涛,陈刚.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智库时代.2018

[5].王刚山.宏观与微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研究——以2017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8

[6].李庆蓉.试论网络环境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

[7].李国超.高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8].高思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知音励志.2016

[9].罗正,范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定位与选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10].李昕.高等学校法科教育的定位与改革初探[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高等学校定位论文-刘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