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

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

论文题目: 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满秀玲

导师: 王建中

关键词: 山地沼泽湿地,植被特征,营养元素,水化学,季节动态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山地沼泽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这些湿地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年大面积的泥炭开采、排水造田、筑坝和矿产开采等生产活动,使沼泽湿地面积迅速减少,东北山地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尽快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退化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选择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山地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湿地植被特征,营养元素变化规律及其沼泽湿地净化水质作用,为本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公别拉河流域沼泽湿地共有种子植物44科112属164种,科属成分丰富,但科、属内物种数量相对贫乏。科是以北半球温带分布为主的世界分布科和北温带分布科为主,属是以温带性质为主,种是以温带性质和亚寒带至寒带性质分布型为主,植物区系特征属温带性质。同时,本区沼泽植被具有东北植物区和大兴安岭植物区的特征,是典型的交错区。 (2) 本区主要湿地植物营养元素分布规律表现为:N、Ca和Mg主要集中在叶中:P、K和Mn主要集中在花穗中;Fe主要集中在根中。Zn和Cu分布规律性不强。草本植物体中K含量最高,其次为N(根中是Fe),含量最低的是Zn和Cu。而灌木N含量最高,其次为Ca和K,含量最低的也是Zn和Cu。从5月至9月,N、P、K、Cu含量在叶中表现为单调递减趋势,在根中多表现为生长季术增加的趋势,在苔草茎中表现为单调递减趋势,而在灌木枝中变化较小。Ca含量在植物各器官中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Mg和Fe含量季节波动性较大,Mn和Zn含量季节波动性较小。 (3) 沼泽土壤营养元素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全N、Ca、Mg和Cu在Ⅱ样地带含量最高,且在样地带间有随地势升高而减少的趋势。全K、P、Fe、Mn和Zn含量在Ⅱ样地带最低,全K、P、Fe含量在A层土壤有随地势的抬高而增加的趋势。Mn含量随距河流距离的加大而减少;Zn含量在各土层样地带间变化较小。大量元素中全K平均含量最高,为1.57%,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达3.05%,总体排序为:Fe>全K>Mg>Ca>全N>全P>Mn>Zn>Cu。 (4) 沼泽土壤营养元素垂直分布表现为:全N、全P、速K、Ca、Cu、M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全K、Mg、Fe含量则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而Mg、Fe和Zn含量在各土层间变化差异不显著。全P、Ca、Fe、Mn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峰值出现在6月或7月;Mg含量季节变化较小:全K含量在A层土壤中表现出双峰曲线变化趋势,6月、8月含量较高,速K含量5~8月在A层土壤中表现出递减趋势:全N、Cu和Zn含量则季节波动性较大。 (5) 本区典型湿地水中的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水化学类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改变碳输入对沼泽湿地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研究[D]. 宫超.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
  • [2].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研究[D]. 佘晨兴.福建师范大学2014
  • [3].三江平原全新世以来沼泽湿地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D]. 王春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
  • [4].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 燕红.东北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D]. 陈为峰.山东农业大学2005
  • [2].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蓄积与碳循环模拟[D]. 张文菊.华中农业大学2006
  • [3].梁子湖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碳氮磷转化研究[D]. 熊汉锋.华中农业大学2005
  • [4].长江口滨海湿地磷的迁移转化及净化功能的研究[D]. 王爱萍.同济大学2006
  • [5].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重建研究[D]. 张绪良.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D]. 蔡建国.北京林业大学2006
  • [7].江滩湿地植物恢复的影响因子与技术研究[D]. 曹昀.南京师范大学2007
  • [8].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植被修复策略[D]. 付为国.南京农业大学2006
  • [9].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恢复与重建途径及模式研究[D]. 倪志英.东北林业大学2007
  • [10].沼泽湿地生态环境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 周林飞.大连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  

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