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诗人刘子翚及其诗歌初论

南渡诗人刘子翚及其诗歌初论

论文摘要

南渡诗人刘子翚,是朱熹的老师,虽为理学家,但却无道学气,“刘子翚却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并非只在道学家里充个诗人,他沾染‘讲义语录’的习气最少”。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刘子翚“古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肯定其诗歌有独特之处;刘克庄评价道:“南渡诗人尤甚于东都,炎、绍初,则王履道、陈去非、汪彦章、吕居仁、曾吉甫、刘彦冲,朱新仲、希真,乾淳间,则范至能、陆放翁……一二十皆大家数。”。把刘子翚归到南渡诗坛中的大家之列。刘子翚存诗663首,虽然与陈与义、曾几、陆游等诗人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其诗歌的内容、艺术都有一定的特色,在南渡诗坛上有不容抹杀的地位。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诗人作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此获得整体的认识,丰富和充实宋诗研究的领域。拙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刘子翚放在时代背景中来把握,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思想背景和士风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刘子翚身兼诗人和理学家的双重身份及后期的隐逸之举。第二部分探究诗人的思想、性情和心态。了解到诗人具有较为复杂的思想,即以儒学为主,兼含禅学的成分,有豪放慷慨、刚毅正直的个性和淡泊坦然的心态,这些对其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多样化的诗风有深刻影响。第三部分详细地论述了刘子犟诗歌的思想内容,渗入了强烈的沉痛感伤之情。具体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论述其咏史诗中侧重歌咏忠贞守义、秉忠直言和才华出众之士。感慨国家兴亡,规劝执政者要从谏如流。第二小节论述其忧国忧民、力主抵抗的政事诗。第三小节论述其言志忧世、寄寓丰富的咏物诗。此类诗占了较大的比例,有描摹物态之作;有托物言志、寄寓诗人洁身自好和高蹈不屈的人格操守等诗作;有咏物忧世、表达忧念国运的诗;有咏物言理、曲折揭示宇宙社会和人生之理的诗作。第四小节论述刘子翚真挚深情、感慨颇多的赠友诗。诗人鼓励、劝勉友人,寄寓美好的祝愿和浓厚的思念之情。而且,诗中也突出了战乱带给人们朝不保夕、惶恐不安、人生无常之感。此外,还有咏怀诗、游记诗等内容,因咏怀诗中寄寓孤寂忧世之愁的诗歌,多被作为背景材料使用,而山水游记诗在艺术特色中也谈及得较多,故此处不再对两者多叙。第四部分论述刘子翚诗歌的艺术特色。其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如沉郁悲壮之风,在伤时、怀古、登临等诗中表现为意象开阔雄伟,格调沉重感伤,节奏铿锵有力、跌宕顿挫,立意高远;萧寒空寂之风,把读者引入战后乱离荒凉的氛围和境界;因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和平淡心境的支配,刘子翚的诗歌还呈现出清淡卓练之风,主要表现为:所写之景冲和清淡、节奏从容舒缓、气韵淡然和语言清新卓练、颇有韵味。此外,表现手法鲜明突出,尤善运用比兴寄托和拟人的手法,使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动人的意趣;善用、活用叠字,如量词、名词、动词性叠字的大量使用,使诗歌呈现出舒缓跌宕、流利畅达、和谐优美的艺术效果。最后,简单地论述了刘子翚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缺点和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刘子翚所处的时代背景
  • (一) 矛盾重重、灾难深重的政治背景
  • (二) 交汇融合、理学兴盛的思想背景
  • (三) 畏祸无奈、渐趋归隐的士风背景
  • 二 刘子翚的思想、性情和心态
  • (一) 儒学为主、兼含禅玄的思想
  • 1. 儒家思想
  • 2. 禅学思想
  • (二) 豪放慷慨、刚毅正直的性情
  • 1. 豪放慷慨之气
  • 2. 刚毅正直之质
  • (三) 淡泊坦然、豁达乐观的心态
  • 三 刘子翚诗歌的思想内容
  • (一) 弘扬忠义、伤世救世的咏史诗
  • 1. 歌咏忠贞守义、秉忠直言和才华出众之士
  • 2. 感慨国家兴亡,规劝君主从谏如流
  • (二) 忧国忧民、力主抵抗的政事诗
  • 1. 抨击统治者,鞭挞奸臣
  • 2. 忧念国运、力主抗敌
  • 3. 关心农事,反映民生疾苦
  • (三) 言志忧世、寄寓丰富的咏物诗
  • 1. 咏物以言志
  • 2. 咏物忧世
  • 3. 咏物言理
  • (四) 真挚深情、感慨颇多的赠友诗
  • 1. 鼓励劝勉,寄寓美好的祝愿
  • 2.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 3. 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四 刘子翚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 1. 沉郁悲壮之风
  • 2. 萧寒空寂之风
  • 3. 清淡简练之风
  • (二) 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 1. 比兴寄托和拟人
  • 2. 善用、活用叠字
  • 五 刘子翚诗歌中的缺点和不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吴中四才子咏物诗中的“物化”色彩[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2].和刻本《咏物捷径》考论[J]. 北方论丛 2020(04)
    • [3].彭城刘氏诗人与南朝咏物诗[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04)
    • [4].青城咏物[J]. 内蒙古人大 2019(06)
    • [5].徐寅咏物诗特色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4)
    • [6].六朝山水诗的兴起及其对咏物诗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7].论咏物诗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当代进展[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8].六朝咏物诗类型探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9].杜甫李商隐咏物诗之比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4)
    • [10].朱淑真咏物诗赏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0)
    • [11].曹魏咏物诗摭谈[J]. 萍乡学院学报 2016(05)
    • [12].论云鹤的咏物诗和准咏物诗——兼谈云鹤诗歌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演变[J]. 华文文学 2014(06)
    • [13].论初唐咏物诗的创作风尚[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4].南朝竟陵八友咏物诗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5(01)
    • [15].一首羌族咏物情歌的整理与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3)
    • [16].簡論劉克莊的咏物詞[J]. 国学学刊 2013(04)
    • [17].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8].试论六朝咏物诗的文辞美[J]. 名作欣赏 2015(32)
    • [19].咏物诗五首[J]. 火花 2019(12)
    • [20].第一讲:现代咏物诗写作[J]. 新作文(高中版) 2020(Z1)
    • [21].小学咏物诗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以《石灰吟》一课为例[J]. 教育视界 2020(02)
    • [22].物我相融 咏物警世[J]. 岷峨诗稿 2018(04)
    • [23].咏物联[J]. 对联 2019(01)
    • [24].咏物抒怀二首[J]. 中华魂 2019(05)
    • [25].“咏物有道,真情自显”教学设计[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09)
    • [26].中考咏物诗赏鉴[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33)
    • [27].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鉴赏李商隐的咏物诗[J]. 学周刊 2017(14)
    • [28].一草一木总关情——高考咏物诗构成要素解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4(01)
    • [29].因物探旨 析貌取神——浅谈古代咏物诗的主旨探究技巧[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4(09)
    • [30].咏物诗教学策略探微[J]. 小学教学参考 2015(13)

    标签:;  ;  ;  ;  ;  

    南渡诗人刘子翚及其诗歌初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