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势的标志视觉形态设计研究

基于“动”势的标志视觉形态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五彩缤纷的视觉符号带着都市的气息毫无阻拦地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就像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不时地从你身边闪过,大到户外宣传画、各种广告标牌,小到各企业、商品的标识等,它们都以各种形式占据着我们的视觉空间,让我们在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美”。每次当我独自走在城市的喧嚣中时或是走在宁静的小巷中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去观察那些各种各样的标志设计,也许是因为它们那种方寸间的美打动了我,让我有时久久地驻足于此,除了观赏它所带来的美以外,还在思考着一些问题。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的存在,确实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及更广意义上的支持,它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标志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是单位的象征,它更是一种艺术产品。因此怎样设计我们的标志;怎样让标志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怎样让标志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由此以来,标志设计的美学问题就尤为我们关注,让标志的视觉形态产生美感是需要我们去好好研究的。本论文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出发,即提出一种宏观的思想,而后从微观的角度去对标志的视觉形态进行研究。宏观是指:将标志的视觉形态概念扩大化,并将它视为一个存在于各种能量交换的宇宙空间中的“多面体”;微观是指:研究标志视觉形态的具体方式方法,即研究标志视觉形态作为一个整体与人之间的语义互动、研究由于人的心理以及生理因素存在与标志视觉形态产生视觉上的互动、研究人与标志视觉形态在情感上的互动、研究标志视觉图形中各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互动等几大方面。本论文主要采用了说理的方法、实例的方法、比较分析以及具体实践的方法来对标志的视觉形态进行研究,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文,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标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提升标志设计的思维能力,美学思维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内容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
  • 2.1 关于"动"势的定义
  • 2.2 视觉形态概述
  • 2.2.1 "广义"的形态概念
  • 2.2.2 视觉
  • 2.2.3 视觉形态
  • 第三章 关于"动"及"动"势的理论基础
  • 3.1 "动"的哲学与美学观
  • 3.1.1 关于"动"以及"动"的产生
  • 3.1.2 传统哲学中关于"动"的美学观
  • 3.2 关于"动"势
  • 第四章 标志视觉形态的关系互动
  • 4.1 人与标志视觉形态的语义互动
  • 4.1.1 视觉符号
  • 4.1.2 视觉认知
  • 4.1.2.1 经验认知
  • 4.1.2.2 情感认知
  • 4.1.3 视觉心理
  • 4.2 人与标志的视觉互动
  • 4.2.1 视觉生成与转译
  • 4.2.2 视觉转移
  • 4.2.3 视错觉
  • 4.3 人与标志视觉形态的审美意象互动
  • 4.3.1 视觉抽象与逻辑形式
  • 4.3.2 质觉
  • 4.4 人与标志的情感互动
  • 4.4.1 情感认知
  • 4.4.2 文化场
  • 4.5 标志视觉图形中各"元素"关系的互动
  • 4.5.1 点、线、面及其关系的互动
  • 4.5.1.1 "点"的视觉力
  • 4.5.1.2 "线"的视觉力
  • 4.5.1.3 "面"的视觉力
  • 4.5.1.4 点、线、面关系的互动
  • 4.5.2 色彩关系
  • 第五章 基于"动"势的标志视觉形态设计价值分析
  • 5.1 标志视觉形态中由"动"势所产生的审美意象
  • 5.2 标志视觉形态中由"动"势所产生的艺术价值
  • 5.3 标志视觉形态中由"动"势所产生的文化及社会价值
  • 第六章 基于"动"势的标志视觉形态设计实践
  • 6.1 标志设计中视觉符号的选取
  • 6.1.1 推论性符号的选取
  • 6.1.2 表象性符号的选取
  • 6.2 标志视觉图形中视觉元素的构成实践
  • 6.3 标志设计中审美意蕴的营造
  • 第七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视觉形态塑造对情感传达的作用[J]. 戏剧之家 2014(18)
    • [2].浅析超视觉形态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 建设科技 2015(19)
    • [3].浅谈当代时装摄影审美[J]. 明日风尚 2017(19)
    • [4].泛娱乐时代网页视觉形态设计的审美导向研究[J]. 戏剧之家 2021(01)
    • [5].轻建筑视觉形态研究[J]. 新建筑 2018(05)
    • [6].从原生态情感设计的角度谈女书视觉形态[J]. 包装世界 2013(05)
    • [7].跨界思维下的视觉形态设计创新[J]. 艺海 2015(07)
    • [8].谈女书视觉形态语言的情和韵[J]. 中国包装工业 2013(10)
    • [9].成长记忆——关于时间的视觉形态[J]. 艺术评论 2014(10)
    • [10].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形态语言研究[J]. 艺海 2011(04)
    • [11].平面设计中空间视觉形态的表现方式[J]. 大舞台 2015(04)
    • [12].新媒体时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形态研究[J]. 艺术品鉴 2018(15)
    • [13].论水的视觉形态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J]. 明日风尚 2016(09)
    • [14].从城市意象理论看上海海派设计文化的视觉形态表现[J]. 美与时代(上) 2020(10)
    • [15].基于视觉形态语境下的图形设计创新思维研究[J]. 流行色 2019(09)
    • [16].视觉形态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11)
    • [17].浅析平面视觉形态中点元素的张力[J]. 美术大观 2011(11)
    • [18].视觉形态语境下的图形设计创新思维研究[J]. 工业设计 2019(07)
    • [19].视觉形态塑造对情感传达的作用[J]. 大众文艺 2014(07)
    • [20].线元素视觉形态的浅析[J]. 大众文艺 2012(19)
    • [21].“图”与“底”的视觉形态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 艺海 2019(05)
    • [22].民族电影中的视觉形态建构浅析[J]. 视听 2017(04)
    • [23].废书新生——源于废旧书籍的视觉形态再设计[J]. 湖南包装 2016(01)
    • [24].对形态的验证性优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4)
    • [25].论图形设计中的视觉形态与空间张力[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6)
    • [26].网络广告视觉形态设计的新特性[J]. 新闻战线 2016(10)
    • [27].视觉形态语境下的图形设计创新思维分析[J]. 明日风尚 2019(21)
    • [28].传统视觉形态在设计造型基础课改革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 2012(11)
    • [29].宽带单脉冲雷达实测数据三维成像的平面视觉形态表示[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06)
    • [30].数字媒体时代廉政漫画的视觉形态与传播[J]. 新闻战线 2018(06)

    标签:;  ;  ;  ;  ;  

    基于“动”势的标志视觉形态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