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从可生存性态势感知、自动应急响应、可生存系统中的任务管理及系统可生存性的综合评价四个方面对系统的可生存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首先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多特征融合技术,从不同层次对系统的可生存性态势进行感知,以提高感知的精确性与客观性。其次,在冲突分析模型下分析了冲突参与者策略选择的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的响应目的自动响应策略选择偏序。随后,在可生存性态势感知的基础上构建了动、静相结合的负载均衡算法,并采用可变模糊集优化决策理论优化可生存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最后,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对系统的可生存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评估的过程中引入了变权的思想,提出了基于风险事件和威胁与弱点相互关系的变权计算方法,力求综合评估结果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系统可生存性简介
  • 1.3.1 可生存性定义
  • 1.3.2 可生存性特征
  • 1.3.3 与其它安全概念的区别
  • 1.3.4 可生存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 论文的组织
  • 1.6 本章小结
  • 2 可变模糊集理论介绍
  • 2.1 对立模糊集概念与定义
  • 2.2 模糊可变集合概念
  • 2.3 相对差异函数
  • 2.4 可变模糊识别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可生存性态势感知
  • 3.1 态势感知概念模型
  • 3.2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可生存性态势评估模型
  • 3.2.1 分层次的评估模型
  • 3.2.2 指标提取与量化
  • 3.2.3 权重计算
  • 3.2.4 级别特征值简介
  • 3.2.5 基于可变模糊集态势评估基本单元建模
  • 3.2.6 基本单元态势评估
  • 3.2.7 综合单元可生存态势评估
  • 3.2.8 实验分析
  • 3.3 可生存态势预测算法
  • 3.3.1 基于GM(1,1)模型的可生存态势预测方法
  • 3.3.2 基于模糊推理的可生存态势预测方法
  • 3.3.3 预测算法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自动响应的可生存增强技术
  • 4.1 相关工作
  • 4.2 应急响应的成本分析
  • 4.2.1 目标资产价值
  • 4.2.2 损失成本
  • 4.2.3 响应成本
  • 4.3 可生存自动响应模型
  • 4.4 基于冲突分析的自动响应策略选择
  • 4.4.1 冲突分析简介
  • 4.4.2 冲突分析建模
  • 4.4.3 冲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可生存性的负载均衡与任务调度
  • 5.1 基于可生存性评价的负载均衡
  • 5.1.1 负载均衡介绍
  • 5.1.2 系统可生存性与负载均衡
  • LB)'>5.1.3 基于可生存性等级划分的负载均衡模型(CSLB)
  • LB负载均衡算法'>5.1.4 CSLB负载均衡算法
  • 5.1.5 算法性能分析
  • 5.2 基于可变模糊集优化决策理论的任务调度
  • 5.2.1 可变模糊集优化决策理论
  • 5.2.2 基于可变模糊集决策的任务调度
  • 5.2.3 实验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可生存性综合评估及权重计算
  • 6.1 层次化的可生存性指标体系
  • 6.1.1 可生存性指标体系
  • 6.1.2 可生存性指标选择
  • 6.2 基于自然权重的变权计算
  • 6.2.1 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价与自然权重
  • 6.2.2 自然权重的计算
  • 6.3 基于可变模糊理论的系统可生存性综合评估
  • 6.4 算例分析
  • 6.4.1 权重计算
  • 6.4.2 分层次的评价
  • 6.4.3 算例总结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可生存性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1)
    • [2].可生存性技术问题在无线自组网中的分析[J]. 价值工程 2016(26)
    • [3].浅析网络可生存性研究[J]. 信息化建设 2015(06)
    • [4].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网络可生存性综合评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03)
    • [5].基于组合赋权的网络可生存性模糊综合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3(04)
    • [6].基于调用结构的软件可生存性评估方法[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7].自律入侵容忍系统的可生存性评估[J]. 计算机工程 2012(05)
    • [8].网络服务系统可生存性分析与验证[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2(06)
    • [9].无线自组网的可生存性技术问题探讨[J]. 航天电子对抗 2011(04)
    • [1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0(10)
    • [11].网络可生存性分析方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3)
    • [12].网络可生存性及其度量方法[J]. 航空电子技术 2009(01)
    • [13].可生存性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09(20)
    • [14].网络可生存性及其度量方法[J]. 数据通信 2008(05)
    • [15].网络安全评价技术及可生存性随机模型方法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1)
    • [16].基于随机博弈的网络可生存性策略选择模型[J]. 计算机应用 2012(09)
    • [17].模块化动态博弈的网络可生存性态势跟踪方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2(12)
    • [1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J]. 信息系统工程 2011(12)
    • [19].三方动态博弈网络可生存性策略选择[J]. 应用科学学报 2014(04)
    • [20].基于改进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预测[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1].基于网络可生存性的网站保护系统[J]. 计算机工程 2008(19)
    • [22].基于有限资源提升网络可生存性的拓扑重构方法[J]. 物理学报 2014(17)
    • [23].一种新的图像可生存性存储方案[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06)
    • [24].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4(01)
    • [25].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网络可生存性研究[J]. 通信学报 2010(10)
    • [26].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案[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7)
    • [27].信息系统可生存性与需求分析的关系探析[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0)
    • [28].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定量分析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08(06)
    • [29].可生存性网络的容量增强与优化算法[J]. 软件导刊 2010(11)
    • [30].性能监测下的IP网络可生存性评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06)

    标签:;  ;  ;  ;  ;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