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曹丽霞黄山市歙县人民医院(安徽黄山2453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惠及群众的新农合政策的普及,肿瘤化疗病人有逐年增加趋势。因各种原因所限,周围静脉输注仍是基层医院化疗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如治疗护理措施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近8年发生的三起因化疗药物外渗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性,72岁,静滴丝裂霉素(MMC)时发生左手背外渗,当时局部未处理。后手背出现皮肤坏死,病人术后十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死亡时手背仍有直径达2cm的溃疡。

例2.女性,69岁,静滴MMC过程中发生右手背外渗,当时局部给予50%硫酸镁浸泡湿纱布外敷,二天后手背水肿消退,但皮肤发黑,随后出现皮肤坏死,肌腱外露。换药达半年之久,伤口愈合后,遗留右手食指、中指、环指功能障碍,导致医疗纠纷长达二年。

例3.男性,61岁,静注氮芥拔针后,针眼压迫止血不仔细,左前臂出现一直径2cm的皮下瘀血斑,局部曾用热敷处理,后左前臂出现局部皮肤坏死,三个月后仍有直径约1cm的溃疡,行溃疡切除,皮瓣修复治愈。

2讨论:

2.1给药途径的选择:化疗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深静脉给药可避免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风险。但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不可带管出院,病人每次化疗均需重新置管,费用较高,且每次置管均有一定的风险性。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理论上可保留半年以上,可满足整个疗程化疗。但病人带管生活,很不方便。农村病人难以定期来院接受导管护理,固在临床上常有导管阻塞情况的发生。周围静脉给药因其简单、方便、经济,所以在基层医院化疗给药途径中仍为首选。

2.2预防药物外渗措施:

2.2.1化疗时不用头皮静脉针,一律使用套管针,因套管有韧性,在血管腔内摆动不会刺伤血管壁。

2.2.2穿刺部位应避开关节。

2.2.3对于年老、消瘦病人避免在手背静脉穿刺置管,因手背皮下组织少,万一发生外渗导致组织坏死,难以愈合,并可能影响伸指肌腱功能。选择前臂静脉置管较好。

2.2.4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因血管破口可以导致化疗药物外渗。

2.2.5如周围静脉因静脉闭塞或血管硬化,静脉穿刺有困难时不可免强,此时应果断改用中心静脉置管。

2.2.6置管成功先静滴NS100ml,观察有无外渗,给药结束后静注NS10ml。拔管后针眼压迫时间要在10分钟以上。

2.3发生外渗后的护理对策:

2.3.1护士要熟悉本科内常用化疗药物的作用及毒性。对一些局部刺激较大的药物要高度重视,经常巡视查看。

2.3.2一旦发现局部外渗,立即拔去输液套管针。

2.3.3局部有明显水肿时应用高渗硫酸镁溶液浸泡纱布湿敷,水肿周围注射1%普鲁卡因,解除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痉挛,促进组织间化疗药物回吸收,降低局部药物浓度,减轻组织损害。

2.3.4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促进血液回流。

2.3.5`局部水肿消退、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时,可用热敷,并用中药“消炎止痛膏”外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近三年由于对化疗药物外渗护理措施得当,偶有外渗情况的发生,均未引起严重后果。

3总结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应辨正地选择。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病人营养状况及周围静脉穿刺条件不佳,而使用的药物对组织刺激性较强,这种情况下,应选用中心静脉置管。反之均可选用周围静脉输注途径。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上原则,加强责任制护理,责任到人。即可最大限度控制药物外渗的发生。万一发生外渗,治疗及护理措施要及时跟上,组织坏死的严重后果是可避免的。

标签:;  ;  ;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