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探究

张爱玲与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探究

论文摘要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认识你自己”,便成了人们永恒的追求与目标。但是对于这个自己,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认识它呢?我们真正要认识的不只是那个我们已经熟知的那个理性的“自我”,更是那个未知的“自我”。对这两方面“自我”的完整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真正的建构完整而真实的“自我”。张爱玲与劳伦斯,他们作为20世纪探索两性关系中的“自我”的作家,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有代表性的两性形象,以及劳伦斯三部长篇小说中有代表性的两性形象,来比较分析两位作家笔下两性关系中的“自我”形象的异同。两位作家的文学观对于他们创作中对于“自我”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在两性相处中关于“自我”的获得以及失去,以及两性关系中人对“自我”的探索、发现与建构,以及“虚假自我”在两性中对于“真实自我”的寻求,这为我们提供了建构真实、完整“自我”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这两位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共同追求的是一种在真实的本真状态中,真实的、有生命活力的“自我”的完善与建构。但二者的创作又有所不同。张爱玲作品中的两性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清醒的失去主体“自我”的痛苦之旅,在自我寻找中,更多的是被动的状态,而劳伦斯对于两性中自我的思考与建构,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寻求,他在寻找一种能够获得真正自我的途径。本文是对劳伦斯与张爱玲作品中两性形象的“自我”探究的深入与整体的分析整理,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详尽比较分析两位作家作品中两性关系中独特的“自我”。以心理分析与精神分析来分析两性关系中男女的“真实的自我”,并且从潜意识与非理性角度来深入剖析影响“真实自我”获得的种种阻碍因素。健康的“自我”对于建构健康、有生命力的两性关系也尤为重要。张爱玲与劳伦斯对于男性与女性的自我的探究在当时的时代是极为独特的,并且有着非常积极的探索意义。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探索“自我”的世纪,然而对于“自我”的探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自我及主体性问题
  • (一) 关于自我
  • (二) 关于主体性问题
  • 二、 两性关系中的消极被动与积极主动下的自我寻求
  • (一) 张爱玲笔下的两性书写——被动中的自我寻求
  • (二) 劳伦斯笔下主动探索“自我”的两性
  • 三、 男性与女性“自我”的“再生”与“毁灭”
  • (一) 张爱玲笔下“与自己相遇”的男性与女性
  • (二) “新生”与“毁灭”
  • 四、 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 (一) 两性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占有与逃避
  • (二) 蜕去“虚假自我”,还原“真实自我”
  • 五、 张爱玲与劳伦斯笔下的“自我”渊源
  • (一)关于作家作品中两性的自我的质素
  • (二) 文艺观对写作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伦斯作品中统治型男性气质的成因和变化及研究意义[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后现代语境下劳伦斯作品中的性属观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浅谈性道德观在劳伦斯作品中的体现[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32)
    • [4].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评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5)
    • [5].论劳伦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和女性主义[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
    • [6].劳伦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现代启示[J]. 作家 2008(16)
    • [7].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 电影评介 2013(06)
    • [8].浅析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和自我意识的具体体现[J]. 语文建设 2012(14)
    • [9].劳伦斯作品中的语言特色[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 [10].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探讨[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 [11].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 [12].相聚·共振·和谐——对雪莱和劳伦斯的“爱的哲学”比较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3].D·H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蕴[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4].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探究[J]. 作家 2015(02)
    • [15].论劳伦斯作品的女性形象[J]. 芒种 2013(19)
    • [16].浅析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J]. 名作欣赏 2011(09)
    • [17].劳伦斯作品中的原始主义倾向[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10)
    • [18].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和展望[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9].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解读[J]. 山海经 2015(24)
    • [20].黑马对劳伦斯的译介与研究述评[J]. 商 2013(16)
    • [21].劳伦斯笔下流变的原始主义倾向——通过对比劳伦斯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其中原始主义倾向的流变[J]. 雪莲 2015(09)
    • [22].在自然美中获得新生——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作品的主题[J]. 作家 2012(10)
    • [23].论劳伦斯作品的叙事风格[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 [24].象征主义视域下劳伦斯作品的语言意象[J]. 语文建设 2017(30)
    • [25].老庄学说与劳伦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J]. 电影评介 2010(21)
    • [26].D.H.劳伦斯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1)
    • [27].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劳伦斯作品《虹》的人性纠结[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8].意识形态下劳伦斯作品在我国“十七年”时期的缺席[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9].两性之间的斗争——评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03)
    • [30].磁石般的爱情——劳伦斯作品赏析[J]. 飞天 2010(04)

    标签:;  ;  ;  ;  

    张爱玲与劳伦斯作品中两性关系下的“自我”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