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合成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合成氨等重污染产业是造成水体氨氮严重超标的重要原因。氨氮浓度较高,CODcr、BOD5偏低,含有一定量的矿物油、硫化物、氰化物是造成合成氨工业废水难于有效处理的主要原因。目前,废水脱氮技术主要有汽提法、吹脱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生物脱氮技术等。而生物脱氮技术相较其他方法具有能耗低、避免二次污染的优势。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更是具有耗氧低、节省碳源投加量、污泥产量少等优点,特别适合处理高氨氮、高N/C的废水。现阶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生产中甚至中试规模的研究都鲜于见到,大多还是实验室研究阶段。为了有效的防止合成氨工业废水排放的氨氮负荷,急需在现有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高效的生物脱氮技术。本试验研究了在环境温度下,曝气量控制在40 m3/h,硝化过程中溶解氧(DO)浓度为0.28~1.06 mg/L,污泥浓度(MLSS)为4000 mg/L左右,污泥沉降比(SV30)为30%的条件下,引发两类硝化细菌间的竞争,产生动力学选择,抑制硝酸细菌的增殖,并通过控制污泥龄(SRT)为5-8 d,逐渐将硝酸细菌从系统中淘汰出去,使亚硝酸细菌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了合成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变单因素—曝气量、进水pH值、初始C/N (CODCr与NH4+-N质量浓度比),对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适宜合成氨废水短程硝化的曝气量为40 m3/h、pH值为8.5左右(即维持原进水pH值)、初始C/N为4左右。在各单因素控制条件下,曝气结束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92.7%、92.7%、93.9%。并进一步探索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DO和pH值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阶导数与“三氮”(NH4+-N、NO3--N、NO2--N)转化的相关性,发现应用DO和pH值作为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的控制信号具有可行性,由此建立了实时控制策略。最后,综合试验研究确定的各单因素控制条件,运用根据DO和pH值建立的实时控制策略。选取了后续两个多月的实际运行中,与控制条件相接近的15个周期运行结果,发现CODCr去除率为85%左右、出水NH4+-N基本检测不出、亚硝酸盐积累率为95%左右、TN去除率接近9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概述
  • 1.1.1 工艺流程
  • 1.1.2 工艺原理
  • 1.1.3 工艺特点
  • 1.2 合成氨工业废水治理现状
  • 1.2.1 合成氨废水的来源
  • 1.2.2 合成氨废水的特性
  • 1.2.3 合成氨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 1.3 生物脱氮新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
  • 1.3.1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
  • 1.3.2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
  • 1.3.3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 1.4 课题概述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装置和设备
  • 2.2 试验接种污泥及用水
  • 2.3 试验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实现
  • 3.1 SBR反应器的启动
  • 3.1.1 试验方案及条件
  •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 短程硝化反硝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 3.2.1 试验方案及条件
  •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短程硝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 4.1 试验方案及条件
  • 4.1.1 试验参数的确定
  • 4.1.2 试验参数的控制方式
  • 4.1.3 反应器的运行方式
  • 4.1.4 本阶段试验水质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曝气量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 4.2.2 pH值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 4.2.3 C/N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时控制策略及实际运行效果
  • 5.1 实时控制策略的建立
  • 5.1.1 试验方案及条件
  •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 实际运行效果
  • 5.2.1 试验方案及条件
  •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污水新型生物脱氮技术[J]. 低碳世界 2017(12)
    • [2].污水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综述[J]. 化工管理 2016(35)
    • [3].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浅析[J]. 四川化工 2011(02)
    • [4].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J]. 能源与环境 2010(04)
    • [5].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8(01)
    • [6].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5(10)
    • [7].生物脱氮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和专利分析[J]. 广东化工 2013(03)
    • [8].短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1(10)
    • [9].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0(04)
    • [10].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概况[J]. 甘肃科技 2010(02)
    • [11].地下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传播 2014(05)
    • [12].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探讨[J]. 广东化工 2010(06)
    • [13].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5(13)
    • [14].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北方环境 2011(04)
    • [15].油田开采污水处理技术分析[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07)
    • [16].生物脱氮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1)
    • [17].一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与工艺[J]. 环境工程 2017(04)
    • [18].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03)
    • [19].污水处理厂曝气池节能及新型生物脱氮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4)
    • [20].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8(13)
    • [21].生活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 价值工程 2020(11)
    • [22].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脱氮技术浅析[J]. 南方农业 2016(09)
    • [23].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09(12)
    • [24].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8(02)
    • [25].多级A/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04)
    • [26].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 2008(20)
    • [27].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综述[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8].厌氧氨氧化工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能源与环境 2017(03)
    • [29].采用A/O(内循环)生物脱氮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践体会[J]. 净水技术 2008(06)
    • [30].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途径[J]. 新疆环境保护 2008(04)

    标签:;  ;  ;  ;  

    合成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