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乳酸制丙烯酸的工艺研究

生物基乳酸制丙烯酸的工艺研究

论文摘要

丙烯酸及其酯类是重要的聚合物产品原料。我国丙烯酸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为石油资源寻找代替品,本文主要以60%乳酸甲酯水溶液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硫酸盐、磷酸盐、分子筛和复配催化剂的气相催化脱水制备丙烯酸及其酯的过程。考察了硫酸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温度,进料速度,N2流量,汽化温度和焙烧温度对于产物分布、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硫酸盐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0℃,进料速度1.5ml·h-1,氮气流速15ml·h-1,汽化温度235℃,焙烧温度430℃,丙烯酸及其甲酯的总收率大于60%;13X分子筛在最佳反应温度300℃时总收率为38%左右,并对13X分子筛进行了浸渍改性研究;对一系列过渡金属的磷酸盐进行筛选,磷酸钕在最佳反应温度325℃时总收率大于30%;采用二段反应的工艺,可将13X分子筛和硫酸盐催化剂结合起来,丙烯酸及其酯的总选择性可达80%以上。除乳酸甲酯外实验还对乳酸乙酯和和乳酸为原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二步法制备丙烯酸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选用乳酸乙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酯)。第一步反应中乳酸乙酯和乙酸酐的比例为1:1.5,催化剂DMAP用量为乳酸乙酯的0.3%,同样量的碳酸钠作搏酸剂。60℃加热搅拌6小时,加水萃取,下层有机层用变色硅胶干燥10小时,得到产品0-乙酰基乳酸乙酯,收率大于90%,以DMAP为催化剂比浓硫酸为催化剂效果好;第二步反应中,以O-乙酰基乳酸乙酯的乙醇溶液为原料,乙醇与0-乙酰基乳酸乙酯的质量比1:1。反应条件如下:进样速度1.2ml·h-,催化剂13X分子筛1.5g,气化温度235。C,反应温度310℃,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的收率达到30.78%。

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丙烯酸的化学转化
  • 1.3 生物基丙烯酸的研究
  • 1.3.1 乳酸一步法脱水制丙烯酸
  • 1.3.2 乳酸二步法脱水制丙烯酸
  • 1.4 反应机理
  • 1.5 实验路线选择
  • 第二章 乳酸(酯)一步法直接脱水制备丙烯酸(酯)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仪器
  • 2.2.2 实验装置
  • 2.2.3 实验步骤
  • 2.2.4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2.2.4.1 硫酸盐催化剂的制备
  • 2.2.4.2 磷酸盐催化剂的制备
  • 2.2.4.3 分子筛催化剂的筛选与制备
  • 2.2.4.4 复配催化剂的制备
  • 2.2.5 二段反应工艺
  • 2.2.6 分析及计算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硫酸盐催化剂的催化剂的研究
  • 2.3.1.1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1.2 进样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1.3 氮气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 2.3.1.4 汽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1.5 硫酸盐催化剂寿命及再生
  • 2.3.1.6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的影响
  • 2.3.1.7 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
  • 2.3.2 磷酸盐催化剂
  • 2.3.2.1 磷酸钕催化剂
  • 2.3.2.2 磷酸错催化剂
  • 2.3.3 分子筛催化剂
  • 2.3.3.1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3.2 不同原料的反应结果
  • 2.3.3.3 原料含水量对反应的影响
  • 2.3.3.4 13X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 2.3.4 复配催化剂的研究
  • 2.3.5 13X分子筛与硫酸盐二段反应工艺
  • 2.3.5.1 氮气流速对二段反应的影响
  • 2.3.5.2 二段反应催化剂再生
  • 2.4 副产物分析及反应机理研究
  • 2.5 小结
  • 第三章 乳酸乙酯二步法脱水制备丙烯酸(酯)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O-乙酰基乳酸乙酯的合成
  • 3.2.2.2 由O-乙酰基乳酸乙酯制备丙烯酸(酯)
  • 3.2.3 产物分析与检测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乳酸乙酯二步法制备丙烯酸
  • 3.3.1.1 不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效果比较
  • 3.3.1.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酒生产用L-乳酸的发酵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2].乳酸碱剩余对早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肾功能的评估[J]. 临床急诊杂志 2020(06)
    • [3].玉米制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J]. 现代食品 2020(10)
    • [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的手性分离和测定[J]. 酿酒科技 2019(09)
    • [5].乳酸菌合成乳酸的研究现状[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01)
    • [6].乳酸耦合发酵与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27)
    • [7].聚L-乳酸性能、制备及其用途最新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10)
    • [8].浅谈乳酸的产生及其对运动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18(25)
    • [9].乳酸钴的制备与表征[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11)
    • [10].米根霉直接发酵玉米粉生产L-(+)-乳酸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5)
    • [11].紫外诱变提高一株粪肠球菌产L-乳酸的能力[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2].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J]. 阅读 2020(70)
    • [13].乳酸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02)
    • [14].L-乳酸的发酵生产和聚L-乳酸的化学加工[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02)
    • [15].D-乳酸的生化特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1(23)
    • [16].几种泡菜中的乳酸两种手性对映体和亚硝酸盐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12)
    • [17].乳酸穿梭及其对肌肉疼痛和肌肉疲劳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6)
    • [18].L-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饮料工业 2008(02)
    • [19].围术期乳酸监测和临床意义的再认识[J]. 上海医学 2019(09)
    • [20].脑乳酸代谢的特殊性以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8(02)
    • [21].乳酸测试告诉你最合适的运动量[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7)
    • [22].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14(05)
    • [23].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3)
    • [24].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钙片中乳酸钙含量[J]. 黑龙江医药 2013(06)
    • [25].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6].L-乳酸、D-乳酸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05)
    • [27].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13(10)
    • [28].三光气在L-乳酸-O-羧基内酸酐合成中的应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13(06)
    • [29].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7)
    • [30].微生物发酵产光学纯度D-乳酸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  

    生物基乳酸制丙烯酸的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