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禁止吸烟的环境法规制

论禁止吸烟的环境法规制

论文摘要

近年来,欧洲的禁烟运动如火如荼,全球范围内,人们日益认识到禁烟的必要性。传统法学认为法律调整的是人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进而认为法律调整的是社会关系。而环境法调整环境社会关系,它必须具有意志性、在直接与自然客体有关的活动中形成、在环境法律规范效力范围内。从吸烟行为以及吸烟引起的社会关系来考察,它属于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制定并完善禁止吸烟的环境法十分必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吸烟具有极大的危害,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它对机体会产生刺激作用、致癌作用、毒性作用。第二,被动吸烟尤其危害巨大,被动吸烟人所受的危害是非自愿并且十分严重的,我国有至少5亿人在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第三,香烟烟雾对于空气存在巨大污染,除了在一般水平上污染空气,香烟烟雾对于室内空气尤其污染巨大。禁止吸烟在环境法上具有可行性。第一,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烟草市场需要国家干预,这包括干预烟草的生产、制造、消费。第二,国际社会禁烟法律的进展说明了这一目标的法律是可行的。第三,从对国内公众进行的公共场所禁烟情况的相关调查来看,公共场所禁烟已经成为了公众共识,从在杭州和北京的调查结果看,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规章已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并且具有可行性。现有的法律制度仍然有待提高。就我国目前禁止吸烟方面的环境法律立法情况来看,已经具备了全国性、地方性、行业性和特别行政区四个位阶的一些立法。笔者微观考虑了杭州和北京两地的禁烟法规、规章,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积极因素,但也需要改进。在前瞻全面禁烟阶段时,笔者设想了禁烟由公共场所到非公共场所,由烟草产业转型到生态农业,由禁止吸烟到无人吸烟。最后,笔者得出结论:禁止吸烟一事属于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吸烟不仅有直接对吸烟人的危害,而且具有对被动吸烟人的危害,更具有对空气的污染,因此存在环境法对其规制的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家应当干预烟草市场;国际社会也已经有大量的法律制度来控制烟草的环境问题;我国国内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禁止吸烟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因此证明了禁止吸烟环境法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两个地方典型的禁止吸烟法规、规章,笔者认为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必要性十分迫切,可行性相当充分。法律文本有待改进,目前而言,全面禁烟条件长期内都不成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吸烟”属于环境法调整对象
  • 1.1 传统法学理论关于法律调整对象的认识
  • 1.2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
  • 1.2.1 环境社会关系必须具有意志性
  • 1.2.2 环境社会关系必须在直接与自然客体有关的活动中形成
  • 1.2.3 环境社会关系必须在环境法律规范效力范围内
  • 1.3 对吸烟的调整属于环境法调整范围
  • 1.3.1 吸烟行为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本质
  • 1.3.2 吸烟引起的社会关系属于环境社会关系
  • 1.4 小结
  • 2 禁止吸烟的必要性分析
  • 2.1 吸烟的危害
  • 2.1.1 香烟烟雾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
  • 2.1.2 香烟烟雾对机体影响
  • 2.2 被动吸烟的危害
  • 2.2.1 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 2.2.2 我国至少有5 亿人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 2.3 香烟烟雾对空气的污染
  • 2.3.1 香烟烟雾成分对空气的一般污染
  • 2.3.2 香烟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 3 禁止吸烟法律的可行性分析
  • 3.1 国家干预烟草市场的经济学根据
  • 3.1.1 烟草市场的“市场失灵”
  • 3.1.2 可供选择的干预措施
  • 3.1.3 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
  • 3.1.4 小结
  • 3.2 国际禁烟法律状况评介
  • 3.2.1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概况
  • 3.2.2 各国禁烟动态
  • 3.2.3 国外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进展和法规执行情况
  • 3.2.4 部分国家禁烟法规执行效果
  • 3.2.5 部分国家公共场所禁烟法规执行后在社会及公众中的影响
  • 3.3 国内对公共场所禁烟问题的相关调查
  • 3.3.1 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已经成为公众共识
  • 3.3.2 杭州的法规执行情况调查
  • 3.3.3 北京的法规执行情况调查
  • 4 法律规制的进步
  • 4.1 我国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立法现状
  • 4.1.1 全国性法律法规
  • 4.1.2 地方性法规
  • 4.1.3 行业规定
  • 4.1.4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控烟可资借鉴
  • 4.2 现有制度的改进
  • 4.2.1 杭州市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
  • 4.2.2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
  • 4.2.3 对两项法规的简要分析
  • 4.2.4 对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的改进建议
  • 4.3 前瞻全面禁止吸烟阶段
  • 4.3.1 由公共场所到非公共场所
  • 4.3.2 由烟草产业到生态农业
  • 4.3.3 由禁止吸烟到无人吸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现状及发展策略思考——以保定市为例[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2)
    • [2].礼多人不怪之公共场所礼仪篇[J]. 农村百事通 2020(04)
    • [3].河北省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国际公关 2020(03)
    • [4].公共场所怎么做?(公共场所预防篇)[J]. 当代兵团 2020(03)
    • [5].刑法中公共场所的认定——以扒窃为例[J]. 法制与经济 2020(04)
    • [6].实施侵犯性自由犯罪中“公共场所当众”的认定规则[J]. 中国检察官 2019(14)
    • [7].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J]. 科技风 2019(28)
    • [8].公共场所监督管理现状及建议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35)
    • [9].“一刀切”[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09)
    • [10].2017年息县公共场所样品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 2018(09)
    • [11].云南省医生戒烟行为及公共场所禁烟态度[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8)
    • [12].业界[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6(12)
    • [13].海外公共场所禁烟的启示论析[J]. 现代商业 2015(02)
    • [14].7类人群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J]. 中国民政 2015(10)
    • [15].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引发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5(25)
    • [16].莫让小区公共场所成为受伤糟心地[J]. 法庭内外 2019(11)
    • [17].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活动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8)
    • [18].《关于加强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活动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的政策解读[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8)
    • [19].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J].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13)
    • [20].把以民为本落到实处[J]. 温州人 2020(13)
    • [21].公共场所卫生防护指南[J]. 保健文汇 2020(08)
    • [22].提高公共场所禁烟实效的路径思考与实证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场所禁烟实效评价为例[J]. 地理教学 2013(12)
    • [23].我在日本“谨小慎微”的生活[J]. 中国老年 2017(23)
    • [24].“救命神器”应成为城市公共场所标配[J]. 作文通讯 2018(07)
    • [25].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J]. 中国文艺家 2018(08)
    • [26].上海市公共场所外国文字使用规定[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20)
    • [27].国外父母惩罚孩子的奇特方式[J]. 知识文库 2015(08)
    • [28].公共场所 宝宝“惹麻烦”应对全攻略[J]. 时尚育儿 2014(02)
    • [29].公共场所保持安静[J]. 小学阅读指南(一二年级版) 2013(04)
    • [30].跟“负心情”说拜拜[J]. 家庭科技 2013(10)

    标签:;  ;  ;  ;  

    论禁止吸烟的环境法规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