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黔油14号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杂交油菜黔油14号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4号的四个不同世代(P1,P2,F1和F2)为供试材料,对其九个主要农艺数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测定和基因效应相关分析,并明确了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基因效应和遗传率。1杂种优势黔油14号九个农艺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仅分枝高度小于1,株高和主花序长超过1.1,其余各性状均为1.0-1.1之间;在中亲优势上,仅分枝高度呈现负值,株高和主花序长超过0.1,其余各性状均为0-0.1之间;在超亲优势上,仅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和千粒重表现为负值,而株高和主花序长超过0.1,其余为0-0.1之间;负向超亲优势上,仅分枝高度呈现负值,主花序长和主花序角果数超过0.2,株高超过0.1,其余均在0-0.1之间;衰退值上,性状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和角果长呈现负值,千粒重超过10%,其余均为0-10%之间。2数量性状遗传模型2.1株高性状遗传受D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基因加性效应为21.855,显性效应为2.155。主基因遗传率为0.6%,多基因遗传率为52.8%。2.2分枝高度性状遗传受D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8.165,显性效应为5.405。主基因遗传率为62.7%,多基因遗传率为11.9%。2.3一次有效分枝数性状遗传受E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基因的加性效应为-2.8526和-1.3378,而两基因的显性效应则分别为-3.2766和-0.1031,主基因遗传率为69.8%,多基因遗传率为8.5%。2.4主花序长性状遗传受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4.5820和4.5819,显性效应为1.1130和16.9936,主基因遗传率为43.5%,多基因遗传率为7.6%。2.5主花序角果数性状遗传受E-2模型(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21.6861和5.8603,显性效应为-1.6333和5.1076,主基因遗传率为53.2%,多基因遗传率为8.2%。2.6总角果数性状遗传受E-2模型(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23.9859和-0.1453,显性效应为-0.7514和-0.0548,主基因遗传率为56.7%,多基因遗传率为4.7%。2.7角果长性状遗传受E-2模型(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1372和-0.0320,显性效应为-0.9073和-0.0255,主基因遗传率为28.0%,多基因遗传率为16.1%。2.8每角粒数性状遗传受E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5491和-0.4826,显性效应为0.2837和-0.2743,主基因遗传率为52.7%,多基因遗传率为1.5%。2.9千粒重性状遗传受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6400和0.2064,显性效应为0.5453和-0.4408,主基因遗传率为74.9%,多基因遗传率为0.8%。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
  • 1.2 贵州省油菜育种发展
  • 1.3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 1.4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离分析
  • 1.5 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
  • 1.5.1 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
  • 1.5.1.1 单世代分离分析—"一步法"
  • 1.5.1.2 单世代分离分析—"两步法"
  • 1.6 植物性状育种改良
  • 1.7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理论在育种的应用
  • 1.7.1 植物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和育种利用潜力的研究
  • 1.7.2 育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及选择潜力的估计和育种方案的选用
  • 1.7.3 亲本配合力与杂种品种及家系品种选育
  • 1.7.4 轮回选择群体改良与种质创新
  • 1.7.5 选择方法与育种策略
  • 1.7.6 育种试验布局和品种稳定性与适应范围
  • 1.8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技术现状
  • 1.8.1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技术与杂种优势
  • 1.8.2 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在作物上的应用
  • 1.8.3 油菜遗传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0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杂种优势计算方法
  • 2.2.3 性状遗传分离分析
  • 2.2.3.1 分离世代理论图形分析
  • 2.2.3.2 混合分布的似然函数
  • 2.2.3.3 AIC准则
  • 2.2.3.4 适合性检验
  • 2.2.3.4.1 均匀性检验
  • 2.2.3.4.2 Smirnov检验
  • 2.2.3.4.3 Kolmogorov检验
  • 2.2.3.5 遗传效应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杂种优势
  • 3.1.1 杂种优势指标
  • 3.1.2 各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3.1.2.1 株高
  • 3.1.2.2 分枝高度
  • 3.1.2.3 一次有效分枝数
  • 3.1.2.4 主花序长
  • 3.1.2.5 主花序角果数
  • 3.1.2.6 总角果数
  • 3.1.2.7 角果长
  • 3.1.2.8 每角粒数
  • 3.1.2.9 千粒重
  • 3.2 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 3.2.1 株高
  • 3.2.2 分枝高度
  • 3.2.3 一次有效分枝数
  • 3.2.4 主花序长
  • 3.2.5 主花序角果数
  • 3.2.6 总角果数
  • 3.2.7 角果长
  • 3.2.8 每角粒数
  • 3.2.9 千粒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黔油14号杂种优势
  • 4.1.1 F1世代杂种优势
  • 4.1.1.1 中亲优势
  • 4.1.1.2 超亲优势
  • 4.1.1.3 负向超亲优势
  • 4.1.1.4 杂种优势
  • 4.1.2 杂种优势衰退
  • 4.2 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 4.3 遗传模型
  • 4.3.1 高(长)度相关性状
  • 4.3.2 角果数相关性状
  • 4.3.3 角果相关性状
  • 4.3.4 产量相关性状
  • 4.3.5 各性状势能比相关分析
  • 4.4 性状育种途径
  • 4.5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海省杂交油菜品种与栽培策略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04)
    • [2].杂交油菜新品种保油杂1号选育及应用[J]. 种子世界 2018(06)
    • [3].青海省杂交油菜品种分析及栽培技术应用措施[J]. 种子科技 2017(10)
    • [4].杂交油菜益油1号不同施肥量效果初探[J]. 耕作与栽培 2016(05)
    • [5].青海省杂交油菜制种现状与潜力[J]. 中国种业 2015(04)
    • [6].创新,造就改变[J]. 高中生 2020(15)
    • [7].甘蓝型质不育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7的选育[J]. 种子 2020(07)
    • [8].杂交油菜机械化制种技术[J]. 种子 2019(01)
    • [9].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定县田间试验表现[J]. 农技服务 2017(16)
    • [10].汉中山区提高杂交油菜制种产量技术探讨[J]. 中国种业 2017(01)
    • [11].优质杂交油菜秦优16号的选育与应用[J]. 种子 2017(06)
    • [12].再听油菜花开的声音——沈昌健初圆“超级杂交油菜梦”[J]. 人民之友 2017(06)
    • [13].优质杂交油菜制种技术[J]. 农技服务 2015(11)
    • [14].青海省杂交油菜品种及栽培技术探析[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02)
    • [15].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2号”高产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16(02)
    • [16].优质杂交油菜三北98制种技术操作规程[J]. 农技服务 2016(03)
    • [17].杂交油菜的高产栽培[J]. 新农村 2016(09)
    • [18].杂交油菜不同栽植方式对比试验[J]. 农技服务 2014(10)
    • [19].高原地区杂交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和发展方向[J]. 农业机械 2013(10)
    • [20].杂交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 农技服务 2013(08)
    • [21].高寒阴湿区“双低”杂交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路[J]. 甘肃农业 2012(10)
    • [22].杂交油菜不同种植方式效益分析[J]. 耕作与栽培 2012(05)
    • [23].杂交油菜壮苗培育与移栽技术[J]. 农技服务 2011(02)
    • [24].陕西杂交油菜新品种高芥2号在青海制种技术[J]. 青海农技推广 2011(02)
    • [25].甘蓝型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三北98[J]. 农村百事通 2010(13)
    • [26].杂交油菜新品种川大319[J]. 四川农业科技 2010(10)
    • [27].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9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 [28].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J]. 农村百事通 2020(13)
    • [29].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德孝油919的选育[J]. 种子 2020(08)
    • [30].广适优质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德天158的选育[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8)

    标签:;  ;  ;  ;  ;  

    杂交油菜黔油14号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