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要求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落实保护耕地、保障经济发展的目标基础上,深入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开展科学规划,根据生态建设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我国科学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为遏止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目标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前期专题研究,直接关系着规划的生态建设目标能否实现。该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本文研究是针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内容、功能及其法律地位,运用土地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建立比较系统、全面的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对其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根据协调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和规划的实际需要,确定了协调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在分析总结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建设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协调研究的内容、开展时机。(2)理论研究。根据土地科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归纳了各类用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多种自然生态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较充分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总结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以及运用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生态建设的技术手段。(3)方法研究。根据协调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设计了协调研究的方法体系,初步解决了协调研究中的以下问题: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不仅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该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而且要重点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从而全面掌握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生态效应。在对比分析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适用于协调研究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即《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规定的方法。总结了以相关法律和法规、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论、区域生态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依据,识别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敏感性因子的原则和方法。并设计了采用GIS技术,进行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编制土地利用敏感性分区图的方法,以及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进行生态建设分区,编制生态建设分区图的方法。将生态设计原理和方法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为研究和建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从确定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建设用地的适宜量、控制量和布局安排,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议,以及在制定生态建设管制措施与建议等多方面提出了确定生态建设目标的方法。(4)应用研究。协调研究的技术方法在蕲春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研究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实用的成果,该成果在蕲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保障生态建设目标的落实,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协调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 协调研究的现状
  • 1.3.1 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
  • 1.3.2 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
  • 1.3.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1.3.4 生态保护的研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协调研究基础知识
  • 2.1 协调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土地科学的相关理论
  • 2.1.2 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协调研究与土地利用规划
  • 2.2.1 协调研究的含义
  • 2.2.2 土地利用规划的含义
  • 2.2.3 协调研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3 生态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 2.3.1 生态建设对土地利用规划影响的过程分析
  • 2.3.2 生态建设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 2.4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 2.4.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
  • 2.4.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4.3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性
  • 2.5 协调研究内容和开展时机
  • 2.5.1 协调研究内容
  • 2.5.2 协调研究开展的时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建设的调控机制
  • 3.1 土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3.1.1 土地的内涵与生态环境
  • 3.1.2 土地的特性与生态环境
  • 3.1.3 土地的功能与生态环境
  • 3.2 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 3.2.1 气候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2.2 水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2.3 大气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2.4 土壤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2.5 生物多样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2.6 地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制
  • 3.3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3.3.1 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 3.3.2 林业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3 草地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4 耕地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5 园地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6 建设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7 水面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8 其他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9 各类用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比较
  • 3.4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4.1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 3.4.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3.4.3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3.4.4 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3.4.5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 3.5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及规划调控机制
  • 3.5.1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
  • 3.5.2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方法研究
  • 4.1 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 4.1.1 生态环境调查内容
  • 4.1.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4.1.3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 4.2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 4.2.1 土地利用环境敏感因子识别原则
  • 4.2.2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方法
  • 4.2.3 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分区及分区管制
  • 4.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
  • 4.3.1 确定生态用地适宜量
  • 4.3.2 符合生态建设的建设用地适宜量
  • 4.3.3 符合生态建设的农用地适宜量
  • 4.3.4 耕地坡度信息获取
  • 4.4 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 4.4.1. 生态设计原理和方法
  • 4.4.2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4.5 生态建设目标确定
  • 4.5.1 确定生态建设目标的原则
  • 4.5.2 确定生态建设用地指标和布局
  • 4.5.3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4.5.4 制定生态建设的管制措施与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研究实例
  • 5.1 蕲春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 5.1.1 自然生态条件调查
  • 5.1.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 5.1.3 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 5.1.4 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 5.2 蕲春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区
  • 5.2.1 生态环境敏感性单因素评价
  • 5.2.2 生态环境敏感度分区
  • 5.2.3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区
  • 5.3 提高土地利用环境承载力的途径
  • 5.3.1 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5.3.2 提高环境承载力的途径
  • 5.3.3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 5.4 蕲春县生态建设目标
  • 5.4.1 生态建设现状分析
  • 5.4.2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 5.4.3 县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 5.5 蕲春县生态建设实施措施
  • 5.5.1 生态建设原则
  • 5.5.2 生态建设实施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06)
    •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浅谈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的科学化[J]. 华北自然资源 2020(01)
    • [4].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实践[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2)
    • [5].基于多规合一的太湖风景区木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 中国园林 2020(03)
    • [6].新形势下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1)
    • [7].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2)
    • [8].探析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关系[J]. 居舍 2020(09)
    • [9].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大众标准化 2020(12)
    • [10].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点[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7)
    • [11].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J]. 山西农经 2020(16)
    • [12].基于大数据的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模式创新探讨[J]. 南方农业 2019(02)
    • [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3)
    • [14].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8)
    • [15].青海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现场会在湟源县召开[J]. 青海国土经略 2017(05)
    • [16].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地调研——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4)
    • [17].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思考[J]. 城乡建设 2018(06)
    • [18].大数据时代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24)
    • [19].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基于广州市的实践[J]. 当代经济 2018(09)
    • [20].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8)
    • [21].广西山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探索与实践[J]. 建材与装饰 2018(30)
    • [22].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J]. 乡村科技 2018(16)
    • [23].沟通式规划在村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乡村科技 2018(21)
    • [24].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5)
    • [25].国内近20年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4)
    • [26].新形势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J]. 低碳世界 2018(09)
    • [27].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26)
    • [28].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运行逻辑及路径指向[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8(05)
    • [29].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6)
    • [30].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J]. 浙江国土资源 2016(11)

    标签:;  ;  ;  ;  ;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