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介空间塑造模式研究 ——以长江大学教学楼为例

高校教学中介空间塑造模式研究 ——以长江大学教学楼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校园建设明显跟不上招生的步伐,校园中介空间的设计上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多样性需求,具体表现在校园建筑的中庭、廊道、建筑架空层以及广场设计之中。建筑的性质往往对中庭的设计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这又极容易被建筑师所忽略。中庭空间虽然被设计成公共交流的平台,然而实际的建成环境中并不尽人意,下课闲暇时间,在中庭活动的学生往往甚少,对比其中庭的小环境、私密性、尺度和线组织等等,便会发现中庭设计失败的几个常见问题。走廊在很多时候仅仅被赋予了一个交通的功能,而实际上它承载着公共交流的任务,一个有设计感的走廊,往往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交流平台,闲暇时候可以驻足留步,而普通走廊则是交通枢纽,高峰期水泄不通,低峰期时又形同摆设。很多教学楼的底层虽然采用了架空,设计之初衷是缓解交通压力增加建筑空间通透感,但是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者害怕空间浪费,而又进行二次围合,成为临时停车或一间间环卫工人的库房,这种设计与使用的矛盾往往令架空层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在教学楼前广场的空间组织上经常受到政府建筑的影响,只追求气势宏大,把教学空间和非教学空间用大而空的硬质铺地分隔开结果空乏而肃穆有余,人文学术气氛不足。校园建筑设计中,教学空间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空间主体,传统校园的教学楼采用了主轴线控制下的主配楼格局,类似于古代城市规划,以各个系为单位,将相互独立的空间加以排列组合。行政管理上采用“按系设馆”、“各系为政”、“小而全”的模式,进一步削弱了相互的交流,并造成各学科相互独立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局面,老师学生也把教学楼当成了一个过场,有课则来无课则走,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教学空间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对教学楼建筑空间的详细调研分析,对其中庭空间、廊道、建筑架空层以及广场设计的对比研究,寻求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归纳相应的设计策略,使校园中介空间的设计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服务于广大学生,满足高校多样化的校园生活发展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有关概念界定
  • 1.2.1 中介空间的概念
  • 1.2.2 中介空间与灰空间、过渡空间、公共交流空间
  • 1.3 研究背景
  • 1.3.1 建筑内部的中介空间
  • 1.3.2 教学楼之间中介空间
  • 1.3.3 架空层与交通缓冲带是建筑与道路的中介空间
  • 1.3.4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中介空间
  • 1.3.5 现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教学楼建筑空间
  • 2.1 学生在内部中介空间的活动模式
  • 2.1.1 行走
  • 2.1.2 驻足交流
  • 2.2 高层教学楼建筑空间中的行为类型
  • 2.2.1 目的性较强的行为
  • 2.2.2 自发性行为活动
  • 2.2.3 群集性行为活动
  • 2.2.4 私密性行为活动
  • 2.3 大学生交流模式的特殊性
  • 2.3.1 交流的迫切性
  • 2.3.2 交流内容的复杂性
  • 2.3.3 交流模式的复杂性
  • 2.3.4 交流系统的开放性
  • 2.3.5 交流的私密性
  • 2.3.6 交往的层次性与文化性
  • 2.3.7 交往对象针对性
  • 2.4 行为建筑学
  • 2.4.1 行为建筑学概念
  • 2.4.2 行为建筑学在中介空间上的应用
  • 2.5 开放式中介空间
  • 2.5.1 校园开放式
  • 2.5.2 教学楼建筑开放式
  • 2.6 空间的内与外
  • 第3章 高校中介空间组成要素
  • 3.1 中庭
  • 3.1.1 中庭的概念
  • 3.1.2 中庭的分类
  • 3.2 边庭
  • 3.2.1 边庭的概念
  • 3.2.2 边庭的实例
  • 3.3 廊道
  • 3.3.1 徘徊空间
  • 3.3.2 廊道空间
  • 3.4 广场空间
  • 3.4.1 广场分类
  • 3.4.2 广场设计要点
  • 3.5 教学区中的近水空间
  • 3.5.1 空间属性
  • 3.5.2 近水空间形式
  • 3.5.3 近水空间设计要点
  • 3.6 建筑入口空间
  • 3.6.1 入口空间属性
  • 3.6.2 入口空间设计要点
  • 3.7 楼梯空间
  • 3.8 屋顶空间
  • 3.9 架空层空间
  • 第4章 高校中介空间设计要领
  • 4.1 领域感
  • 4.1.1 领域的概念
  • 4.1.2 领域的功能
  • 4.2 节奏感
  • 4.3 空间渗透
  • 4.3.1 空间渗透的处理方法
  • 4.4 中介空间色彩导向
  • 4.4.1 色彩作用
  • 4.4.2 色彩对空间的影响
  • 4.5 中介空间的生态性
  • 4.5.1 中介空间的给排水
  • 4.5.2 保温隔热
  • 4.5.3 建筑材料
  • 4.5.4 通风
  • 4.6 质感与肌理
  • 4.7 装饰
  • 第5章 设计原则
  • 5.1 人性化原则
  • 5.1.1 满足人对使用功能的需求
  • 5.1.2 注重人的心理需求
  • 5.1.3 空间的开放化原则
  • 5.1.4 注重场所精神原则
  • 5.1.5 功能布置合理化原则
  • 5.1.6 空间丰富性原则
  • 5.1.7 生态与节能原则
  • 5.1.8 文化性原则
  • 5.1.9 空间的文脉
  • 第6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2].高校教学楼设计方式分析与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7(19)
    • [3].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探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4].桂林高校教学楼用水特征分析及节水潜力研究[J]. 轻工科技 2016(10)
    • [5].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学楼体形系数研究[J]. 中外建筑 2020(05)
    • [6].高校教学楼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和防治技术[J]. 江西建材 2017(24)
    • [7].高校教学楼照明节电控制系统的研发[J]. 照明工程学报 2011(04)
    • [8].高校教学楼楼梯出口应急疏散模型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03)
    • [9].现代高校教学楼室内环境设计发展方向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6)
    • [10].基于Pathfinder的高校教学楼出口人员疏散仿真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07)
    • [11].浅谈严寒地区既有高校教学楼的节能改造[J]. 建材与装饰 2019(25)

    标签:;  ;  ;  

    高校教学中介空间塑造模式研究 ——以长江大学教学楼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