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药学监护效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药学监护效果

大英县人民医院西药房四川遂宁629300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应用,研究药学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1~2018.1药学监护实施前后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各500例。针对2016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制订药学监护对策并于2017年开始实施;比较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药学监护实施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80%(34/500),涉及无明确指征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及给药剂量不合理;药学监护实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0.60%(3/500),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无明确指征用药2例、用药疗程不合理1例。药学监护实施后患者的总用药依从率为97.00%(485/500),明显高于药学监护实施前的86.40%(43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需积极落实药学监护对策,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引言: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同时,抗菌药物也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可起到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不仅会导致抗菌药物资源浪费,还会影响抗菌药物药效发挥,甚至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做好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了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药学监护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分别选取2016年(药学监护实施前)、2017年(药学监护实施后)我院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各500例。药学监护实施前患者中,男性271例,女性229例;年龄20~61岁,平均(40.69±17.42)岁。药学监护实施后患者中,男性268例,女性232例;年龄20~62岁,平均(41.04±17.23)岁。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患者的基线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0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制订药学监护对策,于2017年落实。具体包括:(1)加强处方点评。在患者取药时,由门诊药师按照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筛选出不合理处方,将不合理情况即时反馈至当事医师;加强门诊医师与药师之间的沟通,由门诊医师与药师共同对门诊用药进行把关,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负责审方,二者相互合作,共同促进门诊合理用药。(2)加强药学指导。为门诊取药患者提供药学指导,系统性讲解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3)加强药学知识学习。组织门诊医师与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讲座或培训,提高门诊医师和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知识的掌握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根据治疗1周内患者的服药情况评估用药依从性:坚持按医嘱服药为完全依从,坚持服药但未完全按医嘱服药为部分依从,未坚持服药为不依从,总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病例数+部分依从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

药学监护实施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80%,涉及无明确指征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及给药剂量不合理;药学监护实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0.60%,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无明确指征用药2例、用药疗程不合理1例。

2.2药学监护实施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较

药学监护实施后患者的总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药学监护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影响

3.1.1破坏生态平衡

微生物作为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生物界占有重要地位,益生菌是微生物的主体,是生物界进化的重要助推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对益生菌的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

3.1.2导致资源浪费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成本,盲目选用高价抗菌药、延长用药疗程,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抗菌药物资源有限,新药研发周期远长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加大了社会医疗成本的投入。

3.1.3细菌耐药性严重

这将使细菌呈现高耐药性趋势,可供选择的药物逐渐减少。未遵医嘱用药、未按疗程用药或用量不足,均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过量或滥用抗菌药物,则又会使一些细菌发生变异,使常用抗菌药物的功效丧失[1]。

3.1.4药品不良反应增加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听力障碍者由于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造成,庆大霉素不合理使用是聋哑儿童致残的重要因素。

3.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思考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需有具体的用药指征,需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选择药品。但在实际应用时,部分抗菌药物存在滥用、乱用情况,对抗感染治疗非常不利。因此,临床上需积极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了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2]。本研究结果显示,药学监护实施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药物配伍不合理(占41.18%)、无明确指征用药(占17.65%)、用药疗程不合理(占14.71%)、给药时间不合理(占11.76%)、溶剂选择不合理(占8.82%)及给药剂量不合理(占5.88%)。药物配伍不合理,如胃溃疡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联合治疗,但上述2种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谱重复情况;无明确指征用药及用药疗程不合理,如诊断为手外伤,采用阿奇霉素预防切口感染,且使用疗程过长,存在用药疗程不合理。

3.3药学监护思考

药学监护是一种药学服务手段,其干预对策包括加强处方点评、加强药学指导和加强药学知识学习,主要是由药师作为主导,负责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校,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减少不合理处方;对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加强药学知识学习,可增加门诊药师与医师的药学知识储备,有利于促进药师与医师协作,共同做好药学监护工作[3]。本研究结果显示,药学监护实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患者总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说明药学监护用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切实有效,这主要是因为实施药学监护时,药师积极利用专业药学知识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指导,使用药更加科学合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需积极落实药学监护措施,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薛芝红.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2):66-67.

[2]乔慧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药学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9):158-159.

[3]舒新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其药学监护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9):2022-2023.

标签:;  ;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药学监护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