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胁迫犯问题研究

被胁迫犯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刑法学的客观主义理念出发,着重研究行为理论,故而将被胁迫犯定义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在胁迫者胁迫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仅有胁从犯而不存在被胁迫犯,这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本文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被胁迫犯的由来及其现状,指出中国古代的律例中,就存在着关于被胁迫犯的规定,但它们不具有理论上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被胁迫犯”这一现象也存在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中,但是两大法系没有用“被胁迫犯”这一概念来指称相应的法律现象。接着对被胁迫犯的定义、构成要件、理论根基展开论述,重点研究“被胁迫”,从胁迫发生的时间、场所、强度、对象等方面,揭示它作为一个动态概念的理论魅力。本文区分了自始的胁迫和中途的胁迫两种情况,二者的法律评价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大陆法系的共同犯罪支配理论和期待可能性理论,试图说明:被胁迫犯因为自由意志受限而导致刑事责任相对较轻。第二章讨论了被胁迫犯的归属与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只有“胁从犯”的概念,没有“被胁迫犯”的概念。笔者认为:被胁迫犯是胁从犯的上位概念,它包括“胁主犯”与“胁从犯”,其中“胁主犯”与“胁从犯”的区分,依然根据作用分类法。本文还立足于被胁迫犯的立场考虑胁从犯与主犯、从犯的关系,指出如果这三者并列,既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常识,也与被胁迫犯的成立条件相矛盾,进而得出如下结论:被胁迫犯是主犯、从犯的特殊存在状态,在刑法上可以做为刑罚减免事由。第三章研究了被胁迫犯的转化问题,针对被胁迫犯向主犯、从犯“转化”这个难题,本文与主流学说不同,认为被胁迫犯做为刑罚减免事由,不能与主、从犯相并列,不存在“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刑事立法提出一己之见,论述这一立法建议对案例的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被胁迫犯由来及其现状
  • 第一节 我国被胁迫犯制度历史考察
  • 一、我国古代关于被胁迫犯的规定及其特点
  • 二、我国现代关于被胁迫犯的制度沿革与考察
  • 第二节 国外被胁迫犯制度比较研究
  • 一、英美法系与被胁迫犯相关的理论概述
  • 二、大陆法系与被胁迫犯相关的理论概述
  • 三、两大法系关于被胁迫犯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三节 被胁迫犯的基本理论
  • 一、被胁迫犯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 二、被胁迫犯的理论根基
  • 第二章 被胁迫犯的归属及定位
  • 第一节 被胁迫犯与作用分类法
  • 第二节 被胁迫犯的定位综述
  • 第三节 被胁迫犯的新定位:一种刑罚裁量事由
  • 一、胁主犯与刑罚裁量事由
  • 二、胁从犯与刑罚裁量事由
  • 第三章 被胁迫犯的转化问题
  • 第一节 “转化”问题的通说及评析
  • 一、“转化”成立的基本条件
  • 二、对“转化论”通说的评析
  • 第二节 胁迫下的共犯走向问题
  • 一、犯罪前胁迫问题探讨
  • 二、犯罪中胁迫问题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责任论视域下胁从犯的理论定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我国《刑法》第二十八条重构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3].论我国胁从犯中“胁迫”之认定标准[J]. 襄樊学院学报 2009(07)
    • [4].胁从犯问题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04)
    • [5].论胁从犯[J]. 法制与社会 2015(21)
    • [6].论胁从犯之应然理论定位[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7].对我国胁从犯制度的考量[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8].胁从犯理论之检讨[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3(04)
    • [9].被胁迫杀人行为的法理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25)
    • [10].胁从犯质疑[J]. 魅力中国 2009(01)
    • [11].论胁从犯成立条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4)
    • [12].胁从犯体系定位之困惑与出路——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02)
    • [13].胁从犯存废论[J]. 北方法学 2014(03)
    • [14].论胁从犯规定的完善[J]. 才智 2014(03)
    • [15].共同犯罪人分类的重新划分[J]. 人民检察 2010(23)
    • [16].是否存在另外一条道路——宜宾富豪案中章某的刑事责任承担[J]. 法制博览 2016(36)
    • [17].被胁迫犯罪浅论[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2)
    • [18].被胁迫行为的刑法定性——一个独立于紧急避险与胁从犯的概念[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2)
    • [19].被胁迫行为的刑法定性——一个独立于紧急避险与胁从犯的概念[J]. 福建法学 2017(02)
    • [20].略论废除胁从犯[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2)
    • [21].中英刑法关于胁迫行为规定的比较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07)
    • [22].被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的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23)
    • [23].论胁从犯在共犯人分类中的归属——基于形式逻辑的考察[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4].被胁迫行为的刑法适用路径[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5].被胁迫行为的刑法定性——兼论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区分[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4)
    • [26].被胁迫杀人问题探究[J]. 山西青年 2016(05)
    • [27].被迫行为的性质及其适用条件[J]. 刑事法判解 2013(01)
    • [28].被逼犯罪的罪与罚[J]. 人民检察 2009(22)
    • [29].共同犯罪中的刑事责任问题[J]. 文史博览(理论) 2015(05)
    • [30].正犯与主犯关系辨正[J]. 法学 2016(06)

    标签:;  ;  ;  

    被胁迫犯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