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和染色性能研究

新型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和染色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PTT/PA6复合超细纤维和抗菌PET/PTT复合超细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从减量率、开纤率和吸水率确定两种复合超细纤维的最佳开纤工艺条件。对PTT/PA6和抗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PET/PA6复合超细纤维、抗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进行对比,旨在对两种PTT组分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做出评价。采用分散红FB进行了染色实验,对PTT/PA6和抗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进行了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其染色热力学(亲和力-△μ0、染色热△H0、染色熵△S0)以及动力学(扩散系数D、半染时间t1/2)数据,来分析说明两种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并从纤维的线密度、组分以及抗菌剂的加入等方面来分析PTT/PA6和抗菌PET/PA6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与普通PET/PA6复合超细纤维、抗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存在差异的原因。实验确定了PTT/PA6和抗菌PET/PTT复合超细纤维在同染色条件下,上染速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和扩散系数均大于PET/PA6超细纤维和抗菌PET/PA6超细纤维;且PET/PA6纤维和抗菌PET/PTT复合超细纤维半染时间较短。两种纤维在不同染色温度时分别呈现L-N型和Nernst吸附,具有与PET/PA6和抗菌PET/PA6复合超细纤维相似的染色性能。PTT/PA6超细纤维染色亲和力低于PET/PA6超细纤维,染色熵变化比较大,染料在纤维内部的配向染着性较高,染色热比PET/PA6纤维高,色牢度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超细纤维概述
  • 1.1.1 引言
  • 1.1.2 超细纤维的发展
  • 1.1.3 超细纤维的生产
  • 1.1.4 超细纤维的特点
  • 1.1.5 超细纤维的应用
  • 1.2 复合超细纤维
  • 1.2.1 引言
  • 1.2.2 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
  • 1.2.3 复合超细纤维开纤工艺的评价
  • 1.2.4 复合超细纤维染色
  • 1.2.4.1 复合超细纤维分散染料的染色机理
  • 1.2.4.2 分散染料上染率的测定方法
  • 1.2.5 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性能
  • 1.2.5.1 上染速度、匀染性
  • 1.2.5.2 移染性、提升性、显色性
  • 1.2.5.3 鲜艳性、重现性、同色性
  • 1.2.5.4 皂洗、摩擦牢度和日晒牢度
  • 1.2.5.5 低聚物、染色控制
  • 1.3 PTT纤维的特点和应用
  • 1.3.1 PTT纤维的研究现状及结构特点
  • 1.3.2 PTT纤维的应用
  • 1.4 抗菌纤维的生产和发展
  • 1.4.1 抗菌纤维的生产
  • 1.4.2 抗菌纤维的发展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新型复合超细纤维开纤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方法
  • 2.3 实验
  • 2.3.1 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
  • 2.3.2 正交实验实验方法
  • 2.3.3 开纤工艺
  • 2.3.4 开纤率测定方法
  • 2.3.4.1 PET/PTT复合超细纤维开纤率的测定
  • 2.3.5 减量率
  • 2.3.6 吸水性测试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减量率结果分析
  • 2.4.2 开纤率结果分析
  • 2.4.3 开纤率与减量率的关系
  • 2.4.4 吸水率结果分析
  • 2.5 最佳开纤工艺的优化实验
  • 2.5.1 减量率结果分析
  • 2.5.2 开纤率结果分析
  • 2.5.3 吸水率结果分析
  • 2.6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2.6.1 PTT/PA6纤维最佳开纤工艺的确定
  • 2.6.2 抗菌PET/PTT纤维最佳开纤工艺的确定
  • 2.7 结论
  • 第三章 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染料精制
  • 3.2.2.2 染料纯度检测
  • 3.2.2.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3.2.2.4 纤维准备
  • 3.2.2.5 纤维开纤处理
  • 3.2.2.6 染液配制
  • 3.2.2.7 染色动力学实验
  • 3.2.2.8 染色热力学实验
  • 3.2.2.9 测试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染料的标准工作曲线
  • 3.3.1.1 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浓度的理论基础
  • 3.3.1.2 标准曲线
  • 3.3.1.3 剥色工艺的确定
  • 3.3.2 染色动力学分析
  • 3.3.2.1 分散染料在聚酯和聚酰胺纤维上的染色机理
  • 3.3.2.2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和费克(Fick)扩散定律
  • 3.3.2.3 上染速率曲线
  • 3.3.2.3 扩散系数
  • 3.3.2.4 半染时间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 3.3.3 染色热力学分析
  • 3.3.3.1 吸附等温线
  • 3.3.3.2 染色亲和力
  • 3.3.3.3 染色熵和染色热
  • 3.4 结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亲肤防护用功能性锦纶超细纤维的研发及应用[J]. 纺织报告 2020(03)
    • [2].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与功能整理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20(07)
    • [3].超细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 西部皮革 2017(24)
    • [4].噁唑烷/胶原蛋白提高超细纤维合成革透水汽性的研究[J]. 中国皮革 2017(02)
    • [5].提高超细纤维合成革透水汽性能方法探讨[J]. 化工管理 2017(19)
    • [6].国际超细纤维开发动向与发展趋势(一)[J]. 中国纤检 2016(05)
    • [7].江苏聚杰:以绿色创新赢得市场[J]. 中华环境 2016(12)
    • [8].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制备及其性能[J]. 纺织学报 2020(09)
    • [9].钟情超细纤维[J]. 纺织科学研究 2014(10)
    • [10].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性能及研究进展[J]. 中国皮革 2015(01)
    • [11].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卫生性能的研究进展[J]. 纺织导报 2015(06)
    • [12].提高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性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皮革 2014(07)
    • [13].非定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结构与染色性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皮革 2014(13)
    • [14].超细纤维合成革仿天然皮革研究进展[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2(01)
    • [15].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市场及技术进展[J]. 纺织导报 2011(03)
    • [16].纳米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超细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9)
    • [17].超细纤维路在何方?[J]. 中国纤检 2009(01)
    • [18].我国涤纶超细纤维专用分散染料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分析[J]. 江苏纺织 2009(04)
    • [19].国内外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纺织导报 2009(08)
    • [20].超细纤维的应用及发展现况[J]. 中国纤检 2008(06)
    • [21].《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J]. 纺织服装周刊 2008(21)
    • [22].超细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 中国纤检 2008(10)
    • [23].超细纤维织物染整加工[J]. 国际纺织导报 2008(09)
    • [24].旭化成在日本扩大超细纤维麂皮生产能力[J]. 合成纤维 2017(10)
    • [25].超细纤维合成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8)
    • [26].国际超细纤维开发动向及发展趋势(二)[J]. 中国纤检 2016(06)
    • [27].仲柏俭:从农民的儿子到超细纤维专家[J]. 纺织服装周刊 2014(25)
    • [28].新式超细纤维可安全储氢[J]. 少儿科技 2011(04)
    • [29].超细纤维合成革基材水解处理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3(01)
    • [30].同大股份:超细纤维革领军企业[J]. 股市动态分析 2012(21)

    标签:;  ;  ;  ;  

    新型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和染色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