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潮间带生物资源修复的探讨

塘沽潮间带生物资源修复的探讨

论文题目: 塘沽潮间带生物资源修复的探讨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胡桂坤

导师: 孙英兰,董景岗

关键词: 潮间带,生物修复,大型底栖动物,塘沽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类的各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海洋生物区系产生了冲击,许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的地方已出现生物绝灭,水产资源亦日益匮乏。这对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以至人类生存都形成了巨大影响。可是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仍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人类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及时修复并合理开发被破坏的海洋环境。在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人为干预遭破坏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方向,恢复或者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其达到良好的自维持状态。 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验结果,就如何对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进行生物修复作出了相关探讨。先期的定性、定量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均按照国家海洋监测规范进行。基底调查后进行了许多生物修复的室内、外试验,这里仅对细菌的作用和双齿围沙蚕改造沉积物的能力做了重点介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修复方法。 调查潮间带的生物种类已经明显减少,生物对垂直和水平生态位利用不充分;营养结构亦不稳定,不同海区的具体结果如下: 驴驹河海区潮间带采集到现存大型底栖动物22种,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鱼纲等六大类。调查区域的现存生物量为661.46 g/m~2,生物密度为359.38 ind./m~2。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623.48 g/m~2,占总生物量的94.26%,为优势类群,明显高于其他类群。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2.02 g/m~2(去灰干重)。部分区域的表层生态位竞争较激烈。4个营养级间的实际生态效率小于10%,能量流动不合理。 高沙岭潮间带的状况比驴驹河潮间带的差。共采集到现存大型底栖动物16种,分属于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腕足动物门等4个门类。调查区域的现存生物量为119.24g/m~2,生物密度为190.00ind./m~2。软体动物的量仍然很大,但是所占生物量比例减少到了68.89%。次级生产力的值为14.80g/m~2(去灰干重),明显小于驴驹河的。生物种类较少,各站点生物量差异较小,空间生态位的竞争比驴驹河的小。由于较高级别的生物没有采集到,营养级数量少了,能量流动仍不合理。 为了充分利用生态位,建立合理稳定营养结构,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生物修复:1.泼洒外源细菌或促进土著细菌生长,利用微型食物环增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效率,并增加初级生产力;2.移植较大型植物(如,大米草和浒苔等)填补本潮间带空白,去除污染并增加初级生产力,保证物质和能量的供给;3.移植沙蚕等底栖动物,例如实验表明,双齿围沙蚕摄食效率为0.48mg/(mg·d),具有一定改造自然沉积物的能力,并能促进其他生物生长,可用来改善底质物化性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容纳量;4.抑制四角蛤蜊生长,引进其他生态位的贝类,如毛蚶,蛤仔等;建立浅海人工渔礁及合理放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维持生态结构稳定。本次潮间带的调查、分析填补了渤海湾在这方面的资料空白;生物修复后,可实现生态-经济相耦合的良性循环,并可为相似海区的生物修复提供技术等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关于生物修复

0.2 潮间带的生物修复

1 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1.1 调查设计及样品处理

1.2 驴驹河海区调查结果分析

1.3 高沙岭海区调查结果分析

2 海洋细菌在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2.1 海洋细菌简介

2.2 海洋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海洋细菌调控生态系统的应用

2.4 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的降解

3 双齿围沙蚕摄食自然沉积物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 潮间带生物资源修复方法

4.1 潮间带生物修复方法的探讨

4.2 潮间带生物修复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渤海湾滨海潮间带微塑料和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D]. 孙聪惠.天津师范大学2018
  • [2].中国东部典型潮间带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D]. 聂家琴.华东师范大学2018
  • [3].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直链烷基苯分布特征研究[D]. 杨华.中国海洋大学2009
  • [4].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D]. 夏鹏.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
  • [5].水库污染沉积物生物修复[D]. 袁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 [6].黄浦江滨水潮间带重金属污染及受生物扰动的影响[D]. 姜珊.华东师范大学2016
  • [7].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D]. 李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 [8].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二次污染防治的试验研究[D]. 艾小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9].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热化学研究耐镉菌株抗性机制[D]. 陈海燕.中国地质大学2009
  • [10].基于系列生物标志物的北部湾潮间带底栖环境质量评价[D]. 程凤莲.中国海洋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D]. 何云馨.中国海洋大学2010
  • [2].天津高沙岭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D]. 张文亮.天津科技大学2009
  • [3].青岛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D]. 唐贵明.中国海洋大学2008
  • [4].胶州湾娄山河口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D]. 张婧.中国海洋大学2006
  • [5].投放双齿围沙蚕和毛蚶对虾池的生物修复作用[D]. 邓锦松.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D]. 安传光.华东师范大学2007
  • [7].长江河口互花米草盐沼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生态学关系研究[D]. 谢志发.华东师范大学2007
  • [8].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 葛宝明.浙江师范大学2005
  • [9].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研究与污染评价[D]. 郭军娜.中国海洋大学2003
  • [10].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功能群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D]. 朱晓君.华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塘沽潮间带生物资源修复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