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

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

论文摘要

区域层次的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是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交叉领域,也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从区域层次探寻和把握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对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意义重大。本文着重研究两大问题:首先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其次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的成因。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和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等相关理论发展脉络,界定本文关键概念,交代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篇章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波动特征和规律研究,包括第三和第四两章。在经济增长和波动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对50多年来全国和东南、东北、中部、西部各自的GDP增长与波动特征、各区域GDP增长与波动之间的相互冲击和影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和寻找其中的规律,描绘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图像。之后,用类似方法分析各区域投资、消费等支出法GDP构成要素的波动特征和相互冲击关系,更深入细致地刻画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周期长度尤其是扩张期延长、波动位势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强于改革开放前,并呈继续加强的趋势,但区域经济波动同步性减弱;90年代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一直保持对东部地区的先行性,是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90年代以后转变为东部地区经济波动先行于中西部地区,代替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东南经济运行机制转变进程领先于其它区域。同时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弱,经济越落后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强;我国各区域GDP波动的内在逻辑顺序是消费波动引发投资波动,投资和消费波动共同引发了宏观经济波动;消费波动对投资波动的影响,由改革开放前的同向加强,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逆向迟滞。第三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成因研究,包括第五、第六、第七三章。主要研究国际和区际贸易、跨区域要素流动、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和国家区域开发战略演变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相比,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扩大、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是导致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位势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扩大、关联性增强但同步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各区域GDP波动与对外贸易波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内部经济自主波动引发了对外贸易波动,而不是相反;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力相当,且均为正向影响,但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并不突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区域GDP波动对进出口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区域间净贸易量呈明显东部顺差、中西部逆差格局,并且这种格局仍呈强化趋势;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位势与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之间存在逆向相关关系;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和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缩小之间存在滞后正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 1.2.2 主要概念的内涵界定
  • 1.3 研究思路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经济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 2.1 经济波动理论发展脉络与经典学说回顾
  • 2.1.1 经济波动理论发展脉络
  • 2.1.2 西方经济波动经典理论概述
  • 2.2 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综述
  • 2.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 3. 中国经济总量波动的区域特征研究
  • 3.1 经济波动周期划分方法与特征评价体系
  • 3.1.1 经济波动周期的概念
  • 3.1.2 经济周期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 3.1.3 经济波动特征描述指标体系
  • 3.2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区域经济总量波动实证分析
  • 3.2.1 区域经济增长率测算与经济总量波动周期划分
  • 3.2.2 区域经济总量波动特征与变化趋势
  • 3.3 中国经济总量波动的区域特征及区域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
  • 3.3.1 区域间经济波动形态差异变化趋势分析
  • 3.3.2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周期扩张动力差异分析
  • 3.3.3 全国和各区域间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 3.4 本章主要结论及其简要解释
  • 3.4.1 区域间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增强,但同步性减弱
  • 3.4.2 九十年代前后,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先行地位发生轮替
  • 3.4.3 开放以后全国经济波动主要由东南地区决定
  • 3.4.4 其它重要结论
  • 4. 投资和消费波动及其对区域经济总量波动的影响研究
  • 4.1 投资波动、消费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理论关系
  • 4.1.1 投资波动与消费和经济波动的相互影响机制
  • 4.1.2 消费波动与投资和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 4.2 区域投资和消费波动特征与变化趋势比较
  • 4.2.1 区域消费波动特征及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
  • 4.2.2 区域投资波动特征及区域间差异变化趋势
  • 4.3 区域经济波动和消费、投资波动的相互冲击响应特征研究
  • 4.3.1 GDP 波动对自身滞后期波动及投资、消费波动的冲击响应特征
  • 4.3.2 投资波动对自身滞后期波动、GDP 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冲击响应特征
  • 4.3.3 消费波动对自身滞后期波动、GDP 波动和投资波动的冲击响应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5. 国际和区际贸易波动与区域经济波动的关系
  • 5.1 国际和区际贸易波动与区域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 5.1.1 国际和区际贸易波动与区域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 5.1.2 国际和区际贸易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国际和区际传导
  • 5.2 全国对国外贸易的区域格局及其波动特征
  • 5.2.1 对外贸易增长的区域不平衡程度远远强于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程度
  • 5.2.2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的地区对外贸易波动强度越高
  • 5.2.3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的地区进出口贸易越不平衡
  • 5.3 对国外贸易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区域对比分析
  • 5.3.1 模型建立方法和参数估计结果
  • 5.3.2 区域对外贸易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回归结果分析
  • 5.4 区域间净贸易量与区域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
  • 5.4.1 区域间净贸易量的基本格局与变化趋势
  • 5.4.2 区域间净贸易量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互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跨区域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研究
  • 6.1 区域间要素流动方向与规模决定理论
  • 6.1.1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方向与规模决定
  • 6.1.2 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方向及规模决定
  • 6.1.3 技术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方向及规模决定
  • 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区域要素流动的基本格局和特点
  • 6.2.1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规模急速扩大并以东南区域为主要流动目的地
  • 6.2.2 资本跨区域流动规模扩大并集中流向了东南区域
  • 6.2.3 纯技术要素流动规模快速扩大,但技术流动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内部
  • 6.3 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6.3.1 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关联性增强,波动强度下降、同步性倾向弱化
  • 6.3.2 区域间劳动力和技术顺向流动,推动了区域经济波动位势普遍提高
  • 6.4 本章小结
  • 7. 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分析
  • 7.1 制度及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概述
  • 7.1.1 制度概念简析
  • 7.1.2 不同学派对制度和经济增长与波动关系的主要论断
  • 7.2 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分析
  • 7.2.1 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与简评
  • 7.2.2 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也加剧了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
  • 7.2.3 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区域经济波动的关联性,促进了波动强度下降
  • 7.3 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分析
  • 7.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演变历程简要回顾
  • 7.3.2 国家区域经济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关系简析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表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日元或将维持低波动态势[J]. 中国外汇 2020(01)
    • [2].计及发电量和出力波动的水光互补短期调度[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13)
    • [3].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贸易保护的抑制效应:基于经济波动视角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07)
    • [4].金融资产发行结构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02)
    • [5].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相关症状波动11例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5)
    • [6].已实现类波动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实证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7].易受价格波动负面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商特征分析[J]. 中国商论 2016(07)
    • [8].企业微观波动及其对宏观政策的含义——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03)
    • [9].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于国内的影响综述[J]. 价格月刊 2015(04)
    • [10].《波动》[J]. 美苑 2015(S1)
    • [11].真的有“后悔药”吗[J]. 家庭科技 2018(09)
    • [12].看不见的波动[J]. 诗潮 2018(12)
    • [13].爱的歌曲[J]. 中国诗歌 2016(03)
    • [14].心随波动[J]. 散文诗 2012(12)
    • [15].浅谈储罐液位波动报警参数的选择和确定[J]. 中国储运 2020(10)
    • [16].基于高频数据的我国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20(03)
    • [17].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预测预警综述[J]. 农业展望 2020(03)
    • [18].模糊是低特质波动率异象的成因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9].健康指数波动不利于保持健康状态[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10)
    • [20].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29)
    • [21].信贷摩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5)
    • [22].危机后的汇率波动源自何处?[J]. 金融市场研究 2016(06)
    • [23].我国波动率指数预测能力研究——基于隐含波动率的信息比较[J]. 经济问题 2017(01)
    • [24].波动模式影响分析在军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 移动通信 2016(24)
    • [25].蔬菜价格波动的研究综述[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05)
    • [26].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方式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23)
    • [27].中国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的分析——基于三种效用函数形式的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6)
    • [28].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9].幼儿园阶段强迫孩子认字的危害[J]. 家庭科技 2018(11)
    • [30].那次,我哭了[J]. 少先队小干部 2019(Z4)

    标签:;  ;  ;  

    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