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

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

论文摘要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实施需通过课程来落实。但当前国内各高校的通识课程大同小异,“杂、乱、散”倾向普遍存在,通识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不利于实现通识教育这一大学教育理念,更不能体现各高校间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通识课程进行改革和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及办学特点创设个性化的通识课程有必要进行探讨。论文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简要说明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将国内外有关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通识教育及通识教育课程等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史。通识教育是由自由教育逐渐演变而来,在此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和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以及耶鲁报告所体现的自由教育思想和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直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天平上摇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通识教育才越来越得到重视。第三章,阐述了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并以武汉大学通识课程及北京大学通识课程为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通识课程“杂、乱、散”,课程体系不合理;对通识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及通识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第四章,针对上一章对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提出要实现通识教育这一大学教育理念,应改革目前的通识课程体系,使其由千人一面变为具有个性化。通识课程个性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必要性包括:大学理念的变革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理论依据;而当代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和对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现实需要。在本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使通识课程个性化成为可能和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可行性有实践的证明两方面阐述了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可行性。第五章,对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思考。首先,实现通识课程个性化应遵循通识教育课程地位的基础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价值的导向性原则、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性原则以及通识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原则。其次,对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设置提出了三点构想:即设置体现高校共同目的的普适性课程、体现高校个性目的的通识课程和体现专业个性目的的通识课程。最后,提出应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实现通识课程个性化需要依据一定的人才观;与各高校的特色学科或优势学科相结合,构建具有个性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另外还要改革目前的通识课程教学方式,做好通识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各项制度建设等建议和对策,使通识课程个性化真正得以实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 (一) 通识教育的涵义
  • (二)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 第二章 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
  • 一、通识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渊源
  • (二) 耶鲁报告中的自由教育思想
  • (三) 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
  • (四) 赫钦斯对自由教育思想的改造——通识教育
  • 二、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
  • 第三章 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 二、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一) 通识课程“杂、乱、散”,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 (二) 通识课程被当作专业课程的补充,教学方式单一
  • (三) 通识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个性
  • 第四章 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必要性
  • (一) 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理论依据
  • (二) 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现实需要
  • 二、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可行性
  • 第五章 对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思考
  • 一、实现通识课程个性化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 (一) 通识教育课程地位的基础性原则
  • (二) 通识教育课程价值的导向性原则
  • (三)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性原则
  • (四)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原则
  • 二、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设置的构想
  • (一) 设置体现高校共同目的的普适性课程
  • (二) 设置体现高校个性目的的通识课程
  • (三) 设置体现专业个性的通识课程
  • 三、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对策与建议
  • (一) 依据一定的人才观,重塑通识教育理念
  • (二) 结合高校的特色学科或优势学科,创设个性鲜明的通识课程体系
  • (三) 实现通识课程个性化必须改革目前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
  • (四) 实现通识课程个性化应做好通识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各项制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健身效果的实践研究[J]. 通识教育研究 2015(00)
    • [2].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J]. 特立学刊 2012(04)
    • [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新探[J]. 智库时代 2020(02)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5].一流本科建设下通识教育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4)
    • [6].“通专融合”构建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程[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Z1)
    • [7].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哲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 2020(05)
    • [8].我国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6)
    • [9].“先进制造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0)
    • [10].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9)
    • [11].新工科信息技术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 福建电脑 2020(07)
    • [12].省属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 质量与市场 2020(10)
    • [13].通识教育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09)
    • [14].通识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探索与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11)
    • [15].基于核心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2)
    • [16].“翻转课堂”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以《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为例[J]. 重庆行政 2019(01)
    • [17].论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8].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9].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9)
    • [20].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4)
    • [21].试论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发展方向[J]. 北方音乐 2015(19)
    • [22].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究[J]. 北方音乐 2017(24)
    • [23].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04)
    • [24].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院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 河北科技图苑 2016(05)
    • [25].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6].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11)
    • [27].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中通识教育课程的建构[J]. 煤炭高等教育 2017(01)
    • [28].赤峰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 [29].关于河南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逻辑教育课程缺失的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 [30].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9)

    标签:;  ;  ;  

    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